第72章 讓人絕望的少年(第2/2頁)

是啊,道理很清晰,手段很簡單。這個手段在棋壇流行了50年,如果不是碰到一個人的話,可能還將繼續流行下去。這個人就是李石佛。更有意思的是,李石佛在這個故事裏充當的居然是反面人物。

這個“分投”的手段50年來沒有人去想過它的不合理性。李石佛也沒有,他也和別人一樣下這手棋。而且他還特別喜歡下這手棋。突然有一段時間,李石佛碰到一個克星。這個克星叫依田基紀,在那麽幾年內。和李石佛居然下成了一個6比2。

在李石佛強大到令人絕望的年代。李石佛的棋是職業棋界重點研究課題,他的輸棋棋譜更是重中之中。很自然的,他和依田留下的8張棋譜,被人反復研究,揣摩……有的時候,圍棋技術水平的進步。必須承認是由明星棋手推動的。不是嗎?不管是好棋還是壞棋,都是一樣。

研究是研究,心得也有心得。每個棋手的研究心得也各不一樣。不過大家都默不作聲。倒不是說大家藏私。只是因為,李石佛太威名赫赫了。你能說你的心得就是正確的嗎?就比人家李石佛高嗎?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棋界好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那後來又是怎麽被人發現的呢?這就引出了第2個新典故。新典故的主角,就是我們李小強新收的小弟,羅神豬羅大天才。

羅神豬和其他人一樣,在研究後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他也和別人一樣,沒有說出去,雖然羅神豬覺得自己的心得應該還算靠譜。不過在棋界的地位,顯然不能和李石佛相比。那他後來又是怎麽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公布於眾的呢?什麽原因,什麽理由呢?很多事情的推動,其實是由一串偶然聯系在一塊的。這件事就是典型。

到了新世紀初,中國棋界正被韓國圍棋壓得喘不過氣來。在一年馬小飛已經退居職業圍棋二線,他被聘為國家教練組組長。他上任後在國家隊來了一個新舉措。就是成立研究會,重點研究韓國“二李”。相當於課題組,重點攻關。要求“七小龍”們和古大力等小虎輩棋手,都要把自己的研究心得說出來。當然,羅神豬也有份。

馬小飛是誰啊,羅神豬的師傅啊。誰的面子可以不給師傅的面子是肯定要給的。不僅要給,羅神豬還必須把自己壓箱底的心得說出來。於是羅神豬吞吞吐吐的說:那個“分投”好像不是好棋……

“哄……”

在座的國家隊隊員們一陣騷動,看看,我們都知道羅神豬平時懶懶散散,可不知道他原來還很不靠譜啊?他怎麽就這麽不著調呢?下了50年的棋他也質疑?真是太不嚴肅了,太不給他師傅面子了。

隨著羅神豬把自己的研究心得一一抖露。把後續變化一一擺出……

大廳恢復了平靜,大家由詫異變成了佩服。

“嘖嘖,不虧是羅神豬,也就他這樣的天才才會往這個方向想。誰能想到,那麽俗的手段,那麽生硬的招法,居然是這個局面最有力的回擊呢?”

沒錯,在我們的首席觀戰記者認為的俗手,認為生硬的招法。就是對付“分投”的最有利手段。有利到什麽程度,有利到迫使流行了50年的“分投”慢慢退出了歷史的主流。

毫無疑問,20多步後,黑棋有利,局面黑棋好。大家知道,現在是黑貼5目半,而後世是黑貼7目半。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呢?20多手棋後,李小強就已經是“好上加二”了。

僅僅是“好上加二”顯然還不足以決定一盤棋的勝負。不過在勢均力敵的對局中,確足夠要命了。更可怕的是,落後的一方還不知道真像。正如李石佛在連輸多盤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當然,這一切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變化,已經不再是李小強一知半解的套路。而是李小強已經深刻理解的內涵。自然而然,李小強的獲勝當之無愧。

這是時代差距帶來的勝利,也是李小強自己的勝利。這個時候,你能把兩者分開嗎?

接下來的李小強下棋如行雲流水,牢牢把握著局面。始終保持著盤面10目的優勢,直到終點。

而平田博則呢?他感覺自己是在洪水來襲中拼命逃生的人。好不容易找到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洪水馬上到來。繼續跑,繼續逃……終於,再也無處可逃了。洪水漫過了自己的身體,漫過了自己的頭頂……

“真是個讓人絕望的少年!”

平田博則慢慢的低下了自己的頭……

對抗賽第一局結束。中方李小強執黑中盤戰勝日方平田博則。

雙方用時:李小強47分鐘,平田博則2小時59分鐘,用完最後一次保留讀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