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頑固派總代表(第2/2頁)

“這樣的棋難看一萬年。”

“下這樣的棋是不會有什麽出息的!”

對待中國棋手都這樣,可想而知,對待日本的後輩棋手只會是更嚴厲。偏偏大竹的話很有影響力,除了藤澤秀行一兩位偶爾會開口反駁他一兩句。其他棋手哪怕有不同意見,也不會去和大竹產生爭執。因此,大竹的思想,大竹的圍棋觀基本就代表了日本圍棋的“正統”。

這種“只能這樣,不能那樣”的圍棋觀,不僅在日本棋界有受害者,在中國棋界也有,中國棋手劉大錘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劉大錘目前在國內基本排在3,4位的樣子,他的棋風剛猛,力量很大。在86年可能說比聶馬還差那麽一點點。到87,88年,其實他就和馬小飛開始爭國內的第2把交椅了。雖然沒有爭贏,其實他本來很有希望的。在那幾年他連奪國內的“天元”“名人”就是明證。

不過當時外界對他的評價並不高。認為他那個是野路子,不學一點“正宗心法”不會有什麽出息,成不了什麽大器。

劉大錘自己也猶豫了,也覺得自己下的棋好像是有點“老土”,總想在比賽中下出一點“有境界”的棋。後來連他自己都承認了,有那麽一段時間,認為自己的道路是錯誤的,有意識的想改變改變。嗯,按他當時自己的想法,肯定不是說“改變改變的”應該是想克服自己愛鬥力的“弱點”。所以他說,有那麽一段時間,自己下棋總感覺別別扭扭。

試想一下,這種情況在後世可能嗎?碰到一個古大力,寶貝都來不及。

日本棋界也有一個“成功轉型”的例子。六超之一的加藤正夫。號稱“天殺星”時期的加藤正夫,曾經是日本的五冠王。後來終於“成功轉型”了,成了“官子加藤”和“半目加藤”。日本棋壇那是一片稱贊之聲,一片祝賀之聲。認為加藤終於脫去了身上的土腥味,終於成了一位高人。可成績呢?轉型後的加藤也就拿過幾次“王座”吧。日本七大頭銜戰中獎金最少的那個。

所以李小強認為,以大竹為代表的“頑固勢力”是阻礙日本圍棋進步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李小強當然沒有權利和義務去對大竹說三道四。不過不要忘了,我們李小強同學還是“中國古棋的代表”。中國古棋那當然也是大竹他們“打擊”的對象。

現在的李小強當然沒有本事去改變棋壇的主流觀點,但李小強認為自己還是可以做點什麽。沒有機會還好,現在有機會和大竹下棋,李小強覺得自己應該想點什麽辦法。

對抗賽基本結束了。日本也將有兩位“大人物”出場了。所以後面的比賽“排場”反而更大。和後世的很多世界大賽一樣,主辦方都會安排一個儀式。讓棋手們發表一些“賽前感想”什麽的。

比賽的前一天晚上。中國圍棋代表隊就要去參加一個宴會,按照慣例,李小強在這個時候一般也是要“說兩句”的。

“想個什麽辦法好呢?”

李小強走在去會場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