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套近乎(第2/2頁)

張志東於是跟李小強講解了日本新聞媒體報道圍棋賽事的規矩。

這個年代,日本的圍棋還很紅火。整個日本社會對圍棋還是相當支持的。日本人把圍棋當做一種傳統的東方文化來看待,這樣和中韓圍棋界想比,就少了一點競技性,多了一點文化味。

日本國內的大大小小圍棋比賽很多。最有名,最固定的當然就是他們的7個頭銜戰。

有趣的是日本人把他們的頭銜戰稱為“新聞棋戰”,這是因為日本的圍棋賽事,後面都有不同的新聞媒體支持。

例如日本最大的3個頭銜戰:“棋聖戰”“名人戰”和“本因坊戰”,就是由日本最大的3家新聞媒體“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和“每日新聞”在後面支持。

棋戰的大小排名當然是以獎金數量的大小來區別。顯得很職業化。按道理說“本因坊戰”歷史最悠久,也很有影響力,但是它的獎金數排第3,在棋戰排名也就是第3。“棋聖戰”獎金最高,所以日本“棋聖”就被當做日本棋界第1人。當年藤澤秀行死守自己的“棋聖”位,在其他比賽中成績一塌糊塗。雖然有很多棋手心裏不服氣,那幾年在棋手排名上還是藤澤秀行排第1。所以藤澤秀行才被稱為“一年只贏4盤棋的好漢”。

日本人還是個很講究等級次序的國家,新聞媒體舉辦圍棋比賽也老老實實的按規模和發行量的大小來。這年頭還沒有互聯網,傳統紙質媒體還很發達。發行量最大的媒體就舉辦“棋聖戰”第2的就舉辦“名人戰”,以此類推,規規矩矩。

日本的新聞媒體對圍棋的報道也算不遺余力。在報紙上也有自己的圍棋專版。不過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自己的報紙,只報道自己主辦的比賽。對其他比賽不聞不問。例如說主辦“名人”戰的新聞媒體,它絕不可能去報道“棋聖戰”的任何消息。對自己舉辦的“名人戰”呢,哪怕是一條花絮也不放過。

所以張志東才會說,向李小強這樣的情況。一盤圍棋比賽,幾乎所有的新聞媒體都在報道的情況少之又少。

張大記者在那滔滔不絕,李小強也聽得津津有味。

我們李小強同學雖然號稱自己很淡定,虛榮心多多少少總是有的。

“總算是國際名人了。”

李小強在那沾沾自喜,人一興奮就坐不住。就覺得呆在家裏無聊,就想到處走動走動。可惜這年頭實在沒有地方可去。李小強拉著張大記者:

“走走走,我們到日本棋院去轉轉。”

“好好好,確實應該讓更多的日本棋手領略咱中國神奇少年的風采。哈哈!”

張大記者忙著和李小強套近乎,不要錢的高帽子一頂頂的往他頭上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