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聊天(第2/3頁)

“喲,我說張大記者,真不虧是文化人啊,挑出來的都很有代表性嘛。”

李小強打趣張志東。張志東仰首挺胸,擺出一副“你才知道”的樣子。

“這三盤棋確實很有代表性。我就一個一個幫你分析,先從最簡單的來吧。先說說‘閑著之妙手’,這步棋是妙手嗎?值得日本棋壇那樣吹噓嗎?要說這步棋,也就和‘後發制人’勉強挨一點邊吧。還算什麽妙手?兩個下棋的還是什麽八段,還好那時日本人總算是有自知之明,沒有讓他們兩人中的誰誰誰升‘名人’,不然日本的‘名人’都貶值了。”

李小強在心裏加了一句,如果歷史沒有改變。將來你看到後來LG杯李石佛對馬小飛下出的那步“一路立”,自己後手做眼保持攻勢。你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後發制人。

李小強繼續說到:

“他下那步‘閑著之妙手’的時候,自己的局面已經大優了。你反過來想想,他對手前面的攻擊手段是不是太業余了,還什麽‘準名人’呢,那樣的攻擊手法可能還不如你。那步棋最多是‘贏棋不鬧事’的下法,還什麽妙手,日本人也就會吹,明顯在那故弄玄虛,毒害你這樣的單純小青年。”

張志東被憋得說不出話來。要反駁的話就證明自己是個純情青年,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承認的。特別是在李小強面前,不過還是隱隱覺得李小強的話有點道理。

“好好,這個算你狡辯過關,那你說說丈和三妙手,那是日本最有名的。那三步棋還是厲害吧。”

“嘿嘿,那幾步棋算是不錯的棋。要說什麽很妙的棋也誇張了吧。不是死一個人會那麽有名?還‘古今無類之妙手’,看不出日本人真能吹啊。你自己想想,按你的棋力也可以理解的。丈和的前面兩步妙手,如果按現在的說法,是不是就在那裏搶了一個‘急先手’呢?”

張志東認真想想,好像還真是這麽回事。丈和的對手下了一步“一路扳”丈和用兩步妙手確保自己的安全,然後脫先他投。還真像是現在說的“急先手”。

張志東苦笑:

“你呀,你呀……”

李小強繼續跑火車:

“第3步妙手就不用說了,那步棋也就是‘場合手段’或者叫‘實戰手法’,還什麽妙手,只能說他對手前面的那幾步棋是花架子,那麽明顯的破綻還下,對了,難道他以為自己的對手是大竹?大竹倒是有可能下不出那步‘彎’的。”

張志東哈哈大笑,對日本妙手果然少了一點敬畏心。

李小強繼續鄙視。

“那樣的妙手,不用說黃施範,就連徐星友他們也下過不少。所以你說我講的有沒有道理。日本古棋就是一片荒漠,妙手就是我說的小花。日本古棋除了道策還算個牛人,其他的,嘖嘖。”

張志東的興趣越來越高:

“快說說,秀策的‘耳赤之一手’怎麽樣。看你的想法,好像你認為秀策不如道策。秀策可是留下一手很有名的‘秀策的小尖’,他怎麽就不如道策了。”

李小強繼續兜售自己的觀點:

“那手耳赤之一手,你看來好像是很‘大局’吧,好像是很有‘境界’吧,不過要說很妙也說不上,沒有那個‘耳赤的故事’也不會那麽有名。總體來說那步棋和他的‘小尖’一樣,非常講究平衡。不過秀策這人在圍棋上也沒有什麽突破。他下的棋還是在道策制定的框架之內。他在圍棋上的貢獻還是不如道策,道策畢竟是他們那個流派的開山鼻祖。道策這人還算有才,‘手割’好像就是他創立的吧。在我看來,日本也就他能和黃施範他們比比。”

“你還沒有評價‘耳赤之妙手’怎麽不好呢?”

張志東看向李小強,發現他在定定出神。像是在思考,又像是在回憶。

“這步棋我就不說了,你以後會知道的。”

李小強大步向前。

是啊,這步棋怎麽說呢。不過不用過多久,只要20年,大家看過常韌聖的棋譜,看過李石佛的棋譜,看過孔二傑的棋譜。他們每個人都最少下過10步以上“耳赤之妙手”。從這個角度來說,“耳赤之妙手”是妙手嗎?它僅僅是多了一個故事而已。

張志東追了上來:

“好好,先不問這個。那在你心目中,哪個妙手最好呢?”

李小強嘆一口氣:

“雖然很不願意,不過必須承認目前妙手最多,妙手最好的還是一個日本人。他是誰你應該知道吧。”

張志東想了想:

“你是說,坂田榮男?”

李小強默默點點頭。

“明天還有比賽,我們先回去吧。等我的比賽下完後,我們接著聊。”

張志東大為興奮:

“小強還準備聊什麽呢?他是古棋傳人,後面肯定還有一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