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誰的構思(第2/4頁)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圍棋的九品制,按道理來說應該等級森嚴吧。他是學那個年代的九品中正制搞出來的。現在台灣還在用這一套。每一品都有一個名字,有名字本來沒有什麽。不過那些名字也太文藝了一點,一般人真的分不清哪一品就高一點。

正常我們理解,一品“入神”最高,中間什麽“具體”“通幽”一直到九品“守拙”。

李小強在前世還真的就看過一篇論文。論文好像就是一位台灣棋友寫的。他在論文裏論證,應該是九品守拙最高,一品入神最低。說得還真有道理,分析得還像那麽回事。

比如“入神”,他說入神那就是一個初學者,你以前不懂圍棋吧,你現在剛學會了吧,圍棋是不是很有魅力,你“入神”了吧。那守拙就更簡單,參照李石佛。

像這樣的東西都可以倒過來解讀。可見圍棋被我們的老祖宗搞得有多玄。

在這方面,日本的情況就簡單多了。如果說中國古棋像一篇美文或者朦朧詩。那日本古棋就像是一篇通俗小說。

通俗是通俗,可是好看啊,過癮啊。

他們古代就4大門派,就是本因坊家,井上家,安井家,林家,四大門派為一個“棋所”鬥來鬥去。一部圍棋歷史就像一個江湖,文化是沒有什麽文化,耳朵紅一下就大呼小叫。還弄出個“耳赤之妙手”。不過裏面總有刀光劍影吧,總有合縱連橫吧,總有快意恩仇吧。

叫大家選,選哪個?李小強要不是古棋傳人的話,他肯定也選日本古棋。

李小強為什麽要去拜訪一下人家方老。那是因為方老是研究明,清圍棋的專家。在那個年代,中國古棋競技水平到了一個高峰不說。棋壇也有點江湖的樣子,比如明代就有三大門派。他們爭霸天下也有很多故事。這個好玩,李小強喜歡。

李小強和張志東來到方老家裏。方老很熱情,親自出來迎接。李小強仔細觀察了一下方老,年近60,皮膚黝黑,像個幹巴巴的老頭。不過聲音洪亮,顯得很有精神。不過第一句話就嚇了一跳:

“小強是贛源人吧,贛源好,以前贛源就出過一個圍棋宗師。好好加油,以後你也成為一代宗師,哈哈。”

李小強看了張志東一眼,心說你沒有帶錯門吧。這個人是方老嗎?不是什麽偽專家吧。我雖然是半吊子,不過我們家鄉有沒有圍棋宗師我還是知道的。我怎麽就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呀。

李小強這個半吊子不知道,張志東這個小白更不知道。於是兩人大眼瞪小眼。

方老沒有一點專家的架子,笑嘻嘻的看著李小強:

“小張不知道可以理解,你這個古棋傳人也不知道?呵呵。”

本來不知道也沒有什麽。不過李小強想到自己居然要和張志東這個小白並列。連忙開動腦筋搜索,突然靈光一閃,試探著問道:

“您是說,新安派……”

方老哈哈大笑:

“對對,就是新安派的祖師爺,哈哈。我去過那個地方,那個地方風景真漂亮。”

李小強松一口氣。新安派自己知道,可什麽祖師爺自己是真不知道。

明代中國圍棋有三大門派。就是所謂的永嘉派,京師派和新安派。差不多都是以地域劃分。永嘉就是現在以溫州為中心,京師自然就是現在的京城,新安就是皖省的古徽州。古徽州包括了現在贛源的部分區域。方老去過的那個地方,就是號稱“中國最美鄉村”的那個地方。以前是古徽州的一部分。

所以說,什麽文化都是有用的。李小強就是用自己的文化蒙對了一次。

方老顯得談興很濃,一個人在那裏滔滔不絕。李小強在邊上暗暗佩服,要知道,那個年代的圍棋史根本沒有形成什麽系統,差不多都是零零碎碎散落在民間。在方老嘴裏,就好像一副完整的畫卷展現在李小強面前。很多故事李小強根本聞所未聞。

李小強晚明以後的圍棋知識知道得多一點。前期就了解不多,只是偶而能搭上一兩句,張大記者幹脆就口都開不了。不過也聽得津津有味。

李小強聽方老擺龍門陣擺了快10分鐘,終於聽到一個自己好像還有點印象的名字,忍不住脫口而出:

“李釜!”

方老停了下來,驚喜的問:

“小強也知道李釜?”

李小強臉一紅。自己剛才脫口而出,絕對不是自己對李釜有多熟悉。完全就是自己在方老面前太自卑,在方老面前自己就像一個文盲。就好像韋小寶看到“四十二章經”時的樣子,發現自己5個字裏居然認識3個字,當然忍不住叫了起來。

不過必須實話實說,李小強對李釜李大魔頭的事跡還是知道一點。說來慚愧,自己知道李釜最開始並不是因為他的棋手身份,他的圍棋國手身份。李釜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大名鼎鼎的錦衣衛。李小強對一位棋手去當錦衣衛非常好奇,於是就留意上了。慢慢收集一些信息,才發現自己的這個本家好像非常厲害。有一段時間天下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