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經典“日本流”之一(第2/4頁)

“這個孩子,這個孩子的進步這麽快!第3屆擂台賽還不行,第4,第5屆呢。陳老總,您在天上看到了嗎?超過日本,在他們這一代上一定可以做到。我前所未有的如此有信心……”

這盤棋進行得很慢,棋雖然平平淡淡,可是卻非常慢。大廳裏的棋迷是這樣的感覺。對局室內,李小強也是這種感覺。不是他不想快,是他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嗅到了一點危險的氣息。

馬小飛沒有什麽華麗的招數,所以應對都很正常。可李小強就是覺得不對,所以,他慢了下來。

面對高手,李小強想要爭勝負的話,他當然不願意和對手比功力。比功力的話又累又找死,沒有人願意勞累死。所以,李小強堅決貫徹自己的策略,那就是盡快打破平衡。只有在不平衡中,自己才有機會。事實上李小強也是這樣做的。

這盤棋自己想和上盤棋那麽極端是不可能了。這點李小強當然心知肚明,早就有心理準備。李小強本來也沒有準備那麽做,加上這盤棋自己執白,所以在開局的時候就準備和馬小飛拼搶實地。

在李小強的預想中,馬小飛也是酷愛實地的棋風。那麽在爭搶實地的過程中,雙方自然而然就會大打出手,就會形成激烈的戰鬥。如果能在戰鬥中揪住黑棋,那麽對自己是有利的。比直線計算的話,自己和對手的差距最小。

可是現在的局面有點不對勁,自己搶實地,對手居然很溫柔的讓開。除了防止自己下成“極端主義圍棋”,他都滿足自己的願望。

李小強不是菜鳥,對手不正常的反應當然引起他的驚覺。所以,他當然要長考。

外面大廳裏的華領隊繼續侃侃而談:

“嘖嘖。今天小強的棋下得非常不錯,老練中帶有朝氣。看得出他狀態不錯,這孩子別看他年輕,卻非常有上進心。而且,下棋很有想法。大家看,他應該知道馬小也喜歡實地,於是開局就針鋒相對。準備爭搶實地。要戰鬥也隨時歡迎。倒是今天馬小的表現有點奇怪。怎麽說呢?這樣的棋好像不是他的風格,沒有了平時的機巧百變。棋下得……嗯,厚重,非常厚重。”

……

“他這個棋讓我想起了日本棋界的一位老朋友。對,他就是吳清源大師的弟子林海峰林先生。林先生也是日本的六超之一,是日本棋壇的常青樹。他的棋就非常樸實,平淡。大家知道,林先生有一個外號,叫‘兩枚腰’,就是說林先生像長了兩個腰一樣,非常有耐力。所以他在日本棋界被稱為‘長距離競爭的王者’……”

……

“在這盤棋中,馬小飛的招法就很像林先生的棋。這個明顯不是他的風格。不知道他是不是專門想用這一招來對付李小強。從思路上來說,馬小這樣選擇是對的。要克制小強現在的銳氣,把戰線拉長,用厚實的招法。這是很自然的反應。”

……

“不過話要說回來,就目前的局面。白棋的局勢怎麽來說也不差,現在實地已經領先了。當然,棋要薄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棋厚目又多,那小強就不是跟馬小飛下,那就是在跟我下了。無論如何,馬小飛改變自己的行棋風格來對付小強,除了戰略戰術是對頭的,也說明了他對李小強的重視。就這一點來說,小強也值得驕傲。”

對局室內,李小強依然在長考。

“你把我當成坂田?你自己當林海峰?馬小妖啊馬小妖,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可不如坂田那個妙手之王。”

李小強起身,去了一趟洗手間。

自從上盤棋上兩趟洗手間救了自己一命。李小強發現自己有點愛上了這個洗手間。不得不說,只要選擇職業圍棋,多多少少總有點封建迷信。

李小強現在當然要想一想。李小強非常清楚,在圍棋中,不僅有深度,還有寬度。

這盤棋的計算深度不大,沒有什麽一算30步,50步的棋。不過在整個寬度上,就要比直接屠龍還大。

要比寬度,就需要隨時提醒自己。不能只盯著一個局部,要隨時關注全局。想通這一點,李小強重新坐到位置上。

“來吧,讓我看看林先生是怎麽贏剃刀坂田的。”

在日本棋手中,李小強佩服三個人。一個是道策,日本流的開山鼻祖,他創造了“手割”這種判斷方法。什麽是“手割”呢,比如說我們把某一個定式當標準答案。在圍棋中能稱為“定式”,一般都是千錘百煉。不考慮全局的話,獨立一個定式一般都認為是雙方兩分,只有這樣才能流傳下來,有一方覺得不好,肯定就被淘汰。

把圍棋中不常見的變化來和“標準答案”比較,就比較好判斷誰好誰壞。

所以說“手割”其實是一種方法論的問題。能夠創造這種方法論的人是很了不起。可惜後來的日本圍棋走偏了,他們不重視方法論。反而熱衷於去創造“標準答案”,企圖把圍棋的變化套到標準答案裏。這樣做當然死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