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斜千變(第2/2頁)

“大斜”第1次當著名的反面派,就是和“丈和三妙手”有關。丈和是日本圍棋的“中聖”,當時是“本因坊家”的家主,日本“棋所”的擁有者,也就是當時日本的“名人”,其他門派當然要向他挑戰。當時“井上家”秘密培養了一位年輕的圍棋天才,這位年輕人叫赤星因徹。被認為是當時日本最有潛力的年輕人。

赤星因徹在挑戰丈和的比賽中,就用上了自己門派精心準備的“密手”。在比賽中下出了一個“大斜”的新變化。不過很可惜,他那把飛刀還沒有磨好,或者說根本不能稱為飛刀。

“丈和三妙手”的前兩步,其實就是抓住了那個“大斜”新變化的一個細小破綻。其實下出兩步妙手後,赤星因徹的形勢其實還可以。就算落後也落後不多。只是精心準備的“密手”沒有奏效,赤星因徹方寸大亂,最後被丈和一舉擊潰。下完棋後,赤星因徹吐血而亡。因此這盤棋在圍棋界叫“吐血的名局”。“丈和三妙手”也被日本人吹成“古今無類之妙手”。

11年過去了,赤星因徹的師傅,也就是“井上家”的家主幻庵因碩,眼見沒有出色的徒弟了,於是決定親自上陣,替自己的徒弟報仇。這次他碰上了年輕時候的秀策。日本圍棋的“後聖”,當時本因坊家的希望之星。

還是“大斜”,這次“井上家”的飛刀磨好了。在對局中也一直占了上風。可惜幻庵因碩下圍棋還是太注重局部。和“日本流”的習慣一樣。當秀策下出一步比較平衡的棋,帶點全局性的棋。幻庵因碩不會下了,他耳朵紅了。他耳朵紅還是一位不懂棋的大夫發現的。因此留下了一個“耳赤之妙手”。“大斜”也再次當了反面派。

“大錘大錘,你說小強會不會選擇大型的復雜變化呢?他曾經說過,大型變化應該對白方有利。因為四分之一個棋盤局部兩分後,黑棋的貼目將成為負擔。必須去其他四分之三個棋盤中找。這盤小強執白……啊?小強選擇了一個簡明的變化。他什麽意思呢?他是對大斜定式不熟悉嗎?還是他有其他意圖?大錘大錘,你幫我分析分析……”

在研究室裏,張志東像話嘮一樣騷擾人家劉大錘。那李小強呢?他是怎麽想的呢?

對局室中,李小強一步一步沉穩的落子。他當然不是對“大斜”不熟悉,事實上,圍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大斜”這個大家庭又增加了很多新變化。有些新變化,這個時候的工藤紀夫肯定沒見過。不過李小強還是選擇了一個很常見,很大路貨的簡明變化。

李小強做出選擇的唯一理由是:

“保留”。

圍棋中的“保留”,或者說盡量在棋盤上多留一些“余味”。

盡量“保留”,讓棋盤多出點“余味”,讓雙方多出一些選擇。

這是李小強下這盤棋的指導思想之一。

對手是一位標準的“日本流”,對局部研究很深。看得出來他選擇“大斜”,在全局的一些配合上也做了精心的準備。這個從前10幾步棋就看得出來。如果讓他每個地方都“走實”,那麽他功力深厚的優勢就能發揮出來。那麽棋越下到後面,自己的棋就越難下。

李小強心裏很清楚,雙方的第一個主要較量,就是“保留”和“走實”的較量。

雙方肯定會拼命的把棋局納入自己的軌道。

棋局一步一步的繼續,李小強全身心的投入到棋局中。雙方開始了艱苦的拉鋸戰。

這盤棋還會發生什麽故事呢?棋局會向哪個方向進展呢?

李小強如同一位行吟詩人,在苦苦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