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超級推理(第2/3頁)

李小強為自己的“推理”能力感到驕傲。想到後世粉絲無數的梅澤由香裏居然可能是自己的腦殘粉。李小強不驕傲不行。

回到京城後,李小強的心思馬上回到自己的備戰上面。

4連勝和5連勝的感覺是不同的。好像就是兩個級別。“5連勝”多好聽啊,就好像女排的“5連冠”,在這個年代,能比擂台賽更拉風的體育比賽也就是女排的5連冠了。

李小強有意識的把自己和外界的一些消息隔離開來,潛心備戰。國家圍棋隊見李小強能這樣做,當然非常高興。也幫李小強排除了很多幹擾。在各個方面積極配合。一時間,李小強成了重點保護對象。一般人還見不到李小強。

不過成為重點保護對象的李小強一點都不寂寞。圈外人見不到李小強,圈內人士還是沒有問題的。李小強不僅不寂寞,周圍還非常熱鬧。他回京城的時候,第2屆“棋童杯”正在進行。賽程還沒有過半。

少了李小強這個“妖孽”,本屆比賽戰況激烈。原“七小龍”們開始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為爭奪本次比賽的冠軍殊死搏殺。

在李小強的刺激下,他們的水平都比去年有了很大提高。李小強也常常饒有興趣的跑去觀戰。他為常韌聖和羅神豬他們的進步感到吃驚。別的不敢說,不過李小強可以肯定,現在的張璇肯定讓不了常韌聖兩子了。

賽程過半,奪冠的形勢一點都不明朗。除了年齡最小的丁偉和王三石。原七小龍中的其他五位都有奪冠的可能。並且沒有一位保持全勝。

李小強除了自己的備戰,就喜歡往這個賽場跑。畢竟這些人才是自己真正的同齡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自己必須和這些人一起,撐起中國競技圍棋的場面。

這一天,李小強完成了自己的“功課”,又往這個賽場跑。

“小強小強,你又去看比賽?咦!你手裏拿的是什麽書?”

李小強回頭一看,是張志東。張志東拿過李小強手中的書一看:

“棋經十三篇?你現在看棋經十三篇做什麽?”

“備戰啊。”

“備戰?你看棋經十三篇備戰?你就在那信口開河吧。你說做你的天龍圖備戰我相信,看這樣的純圍棋理論備戰?你以為我會相信?”

“我沒有指望你相信。我的備戰方法那麽高深,你這樣的普通人肯定是不懂的。”

張志東仔細觀察李小強,想確定李小強是不是在胡說八道。按他的道行當然看不出來。只好半信半疑的繼續試探:

“看這個真的有用?”

“有沒有用到時你就知道了。走吧走吧,我們去看看小豬他們今天下完了沒有。”

“棋經十三篇”是我國古典圍棋理論。它在圍棋界的地位,和“孫子兵法”在軍事界的地位差不多。

李小強想到看“棋經十三篇”,還真的和他備戰有關系,關系很大。不僅和自己的弱點有關,而且和自己下一位對手的特點有關。

通過和小林覺的比賽。李小強認識到自己的“中腹感覺”很差,和自己的其他技術相比,要差上一兩個档次。李小強也知道,這樣的東西不能急。等自己的積累夠了,也自然而然的能形成突破。

可人就是這樣,越知道不能急。就越想去找一找捷徑。李小強現在也想找一條捷徑。

李小強知道,說到“中腹的感覺”,那肯定首推中國古棋。中國古棋不僅非常重視中腹,其實也形成了一套很系統的理論。

例如“棋經十三篇”中的雜說篇第1句話就是:“夫棋邊不如角,角不如腹。”這句話和現在我們常常說的“金角銀邊草肚皮”不同。產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古棋的“還棋頭”的規則,讓古人下棋非常重視中腹。

“棋經十三篇”還僅僅是宋代就成書了。到了黃施範他們,其實他們的中腹理論已經成型。只是很可惜,中國古棋到了一個最高峰後,然後迅速沒落。到了後來被日本圍棋看不起的地步。

李小強看古書,就是想了解一下黃施範這些真正的“中腹大師”們在對局中是怎麽思考的。他們的思考方法自己可不可以借鑒。李小強現在也不求完全領會他們的精髓,能有一點點“觸類旁通”就滿足了。

李小強除了想補齊自己的短板,和自己下一位對手大平修三九段的特點也很有關系。大平九段除了被加藤正夫贊為“日本第1力棋”,其實他還有一個外號,叫“邊的大平”。意思就是說他在邊路的作戰能力非常強。

這樣的對手很少見,到了後世,很少聽說有人在“邊路”上很強的。可見大平九段的思維方式一定與眾不同。肯定有其獨到之處。

後世的圍棋沒有辦法借鑒,李小強只能去古棋中找。

在中國古棋中,“邊”是排在最後一位的。但是到了黃施範他們,他們的邊路作戰能力非常強,對“邊”的論述也特別多。例如施襄夏的“弈理指歸”,有超過一半都在分析圍棋的“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