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李小強的幸福和煩惱(第2/4頁)

下棋老是輸,是輸給成年人。玩死活遊戲同樣老是輸,是輸給未成年人。在外面風光無限的李小強,被大家吹得神乎其神的李小強。只要進了中國國家圍棋隊,就好像只有吃癟的份。他看上去是不是有點悲催?

當然,李小強也有拉風的時候。當大家聚在一起擺棋,當大家在一塊集體研究。就是李小強拉風的時候。

現在就是李小強拉風的時候。

雖然日子過得有點悲催。不過李小強有一點還是很方便的。他可以參加“成年組”的集體研究,也可以參加“未成年組”的集體研究。不僅如此,當李小強在拆棋時發表自己看法的時候。哪怕是在“成年組”,也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在“未成年組”……

李小強坐在棋盤邊,“老大”的架勢十足。周圍的棋童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以他為中心。李小強在那洋洋得意的指點江山。他在“教訓”羅神豬。

在一盤內部訓練對局中,羅神豬輸給了周大洋。當大家探討局部得失的時候,李小強跑過去指手畫腳。認為羅神豬有一步棋“應對不當”,並且強烈推薦了一步“斜飛”。當一幫棋童最初看見這步“斜飛”的時候。只能用一種很“無語”的表情看著李小強。

的確,這幫棋童的圍棋水平已經很高了。都已經具有了職業低段水平。說實話,對圍棋中一些局部手段的認識,職業低段和職業高段沒有什麽差距。當大家看到這步棋,第一反應就是這步棋“棋型不正”,“這不是一步棋”。

大家雖然都這麽想,不過沒有人說出來。原因很簡單,這步棋是李小強指出來的。他曾經推薦過很多這樣的棋。而且事實證明,李小強往往是對的。

接下來就是研究,驗證的過程。大家七嘴八舌的探討其中的得失。甚至是激烈的爭吵。在你一言,我一語中,一個原本要十多年後誕生的“新手新型”,提前在中國棋壇誕生了。

“呵呵,這步斜飛雖然可以成立,不過我還是不喜歡。在我看來,這步棋顯得太薄了,反正在實戰中,我是不會下這步棋的……”

說這句話的是周大洋。他的話很快就得到了常韌聖的響應。一幫棋童雖然享受了“創造”的快感,不過大家依然是實話實說。

的確,圍棋中所有的“新手新型”,其實就是“新定式”。而定式之所以能被稱為定式,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兩分”。只有雙方都可以接受,沒有好壞之分,才可以稱為“定式”。職業棋手在選擇定式的時候,更多是根據自己的棋風和喜好來選擇。棋風厚重,偏愛“厚味”的周大洋和常韌聖。他們不喜歡“薄棋”是正常的。他們雖然不喜歡這步“斜飛”,可能在自己的對局中永遠都不會下這步棋。不過在這樣的研究中,他們依然是有收獲的,最起碼當他們遇到別人下這步“斜飛”的時候,他們知道怎麽應付。

圍棋中的“定式”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幾乎所有的頂尖高手都曾經表態,“自己不喜歡定式,也記不到幾個定式。”最有名的就是藤澤秀行先生,他常常自嘲自己“經常下錯定式”。雖然怎麽聽,都有一股得意洋洋的味道在裏面。

除了藤澤秀行先生,吳清源先生也說自己“記不住幾個定式”。趙治勛更具體,他說自己只記得幾十個基本型,其他的,就看對局實際情況……另外還有武宮正樹等人,同樣說過類似的話。

他們的話在圍棋愛好者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時間,圍棋定式好像成了沒有用的東西。這樣的話曾經讓李小強也深受困擾。要知道,在李小強的學棋過程中,其實就是伴隨各種各樣的定式書長大的。

在前世,李小強作為一名圍棋愛好者的時候。也常常聽到一些棋迷朋友說“自己從來不記定式”。從業余低級到業余高段,都有這樣的棋迷說這樣的話。說實話,每當李小強聽到這樣的話以後,特別是聽到和自己水平相近的人說這樣的話。李小強就會特別不好意思,因為自己是學習過定式的人。和別人相比的話。就會覺得自己比較“俗”,覺得自己在“境界”上比不了別人……

圍棋中的定式真的沒有用嗎?現在的李小強想來,圍棋定式還是很有用的。李小強甚至認為,圍棋的所謂“基本功”,其實就是隱藏在各種各樣的圍棋定式裏面。

圍棋定式自古就有,從中國古典的“雙飛燕”,“金井欄”,“倒垂蓮”,到日本發展出來的“大斜千變”,“大雪崩”,“村正妖刀”,再到後世的各種“新手新型”。在那些具體的招法中,涵蓋了豐富的圍棋思想,裏面有各種各樣的“手筋”,包含了圍棋中的攻防和死活技巧。一些定式的巧妙次序,其實也包括了圍棋官子中“精細化”的特點。在定式的選擇上,其實也包含了圍棋中的“全局觀”或者說“大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