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先撈後洗(第2/2頁)

在圍棋比賽中,“雙方滿意”的情況也是經常發生的。在今天上午的比賽中,好像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只不過,這個“雙方滿意”只是外界認為的,對局雙方是不是這樣認為,就只有問對局者自己了。

上午的進行很普通,一共下了50手棋左右。這樣的速度很正常,在這個年代,這樣的速度不快也不慢。目前的形勢也還早,既然是“雙方滿意”,那基本就可以認為目前是“兩分”的局面。

只有“兩分”的局面,才有可能是“雙方滿意”的。例如武宮正樹和趙治勛的對局,由於他們的棋風和特點非常鮮明。在大部分時間內,一個高高興興的取地,一個高高興興的取勢。兩個人都是“心想事成”,於是經常性會出現“雙方滿意”的情況。

具體分析今天的情況,被外人認為“雙方滿意”應該還是有道理的。要解釋這種情況,同樣要從兩個人的“棋風特點”說起。

山城宏先生被人稱為“滲透流”。說到“滲透流”,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圍棋中一個非常有名的名詞:

先撈後洗!

的確,這個名詞非常有名。只要是接觸過圍棋的人,應該都聽過這個詞。嚴格來說,“先撈後洗”不是圍棋術語。它只是一種非常簡單,同時非常有效的下棋思路。

圍棋比賽最後是依靠“目數”的多少來決定勝負的。我首先“撈取”實空,然後想辦法“洗去”對方的實空,從而獲得比賽的勝利。這就是“先撈後洗”的基本思想。這裏面的關鍵字不是“撈”,而是“洗”。

說實話,要“先撈”並不難,特別是在開局的時候,棋盤上比較空曠,一門心思撈取實空是不難做到的。怎麽“洗”就非常有講究了。比較極端就是趙治勛先生那樣的,深深打入,徹底將對方的模樣或者說成空潛力“一洗了之”。這種下法的難度很高,沒有很高的治孤水平不敢這樣做。當然這也是一種非主流的下法。

在這個年代,最主流,最常見的“洗法”,就是像山城宏那樣的“滲透流”。如同小刀子割肉,一點一點慢慢滲透。最後積少成多,從而形成實空對比上的優勢。

這個就是“滲透流”的精髓。也是最常用的“先撈後洗”方法。喜歡“先撈後洗”的職業棋手有很多,只有山城宏先生能被稱為“滲透流”,就說明他非常擅長這種下法。這種類型的棋手,他們的具體招法往往不會很激烈。喜歡一點一點的“摳”,有點“積小勝為大勝”的味道。

反觀李小強呢?他雖然還談不上什麽“棋風”,不過在其他人看來,李小強的“特點”還是很鮮明的。說好聽一點,就說這人“非常擅長抓人家的破綻”。要說難聽一點:

“這個人非常喜歡做一錘子買賣。”

必須承認,對於目前的李小強來說,這樣的評價還是比較靠譜的。

一個喜歡“細水長流”,一個愛幹“一錘子買賣”。一個經常秀出華麗的“大招”,一個擁有很多隱蔽的“小招”。這就是李小強和山城宏先生的區別,在很多人看來,這也是本局最大的看點,誰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整個局勢就會向他這一方傾斜。當上午的比賽結束,通過第1回合的較量後,整個局勢暫時還分不出高下,不過在棋盤上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苗頭。自然而然,大家就會認為“雙方滿意”。

這場比賽一開始,執黑先行的山城宏先生意圖就非常明顯,他就是準備“先撈後洗”。開局就搶占了大量實地。結合他的棋風特點,日方人員自然會覺得他的選擇正確。

反觀李小強的白棋,既然實空被對手搶去不少,作為補償,白棋的很多棋子是下在外面的。在中國棋手看來,棋子下在外面的話,施展“大招”的機會就更多。李小強同樣可以滿意。

這盤棋勝負的關鍵,就是李小強如何對付“先撈後洗”的問題。

中午休息的時候,李小強眉頭緊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先撈後洗”的思路雖然簡單,想要破解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要怎樣破解他這種下法呢?”

下午1點鐘,李小強重新回到了對局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