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業余棋壇(第2/3頁)

對於有些棋手來說,僅僅依靠打譜好像真的無法知道他的厲害,林海峰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棋手。武宮正樹就說過,要真正了解林先生的棋就一定要坐到他對面,僅僅是打他的棋譜,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沒什麽了不起”,只有在比賽中才能知道他的厲害。

他們的棋往往看上去都非常平淡,樸實無華,用坂田先生的話來說,就是“通盤找不到一個妙手”。妙手是沒有,不過想抓他的漏洞也很難。這就是這類棋手的特點。早年的李石佛就曾經說過,他最欣賞的,就是林海峰先生和聶旋風老師兩個人的棋風。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林海峰先生算是李石佛的師兄。他們這個師門很有趣。師傅和徒弟的棋風往往相差天遠地遠。吳清源大師和林海峰先生的棋風那是完全不一樣。曹燕子和李石佛的棋風同樣看不到一點相似之處。到了林先生的徒弟張詡,他下的棋同樣找不到林海峰先生半點影子。

看上去好像一直在變,其實有一點是不變的。在瀨越憲作前輩的這個師門裏,真正強調的應該就是“創新,求變”。正是因為一直在求變,所以雖然“人丁單薄”,一個個名字都是響當當的。

李小強常常開玩笑似的想,在圍棋界沒有什麽“豪門”的說法。如果說有豪門的話,那麽他們這個師門才是現代圍棋的第1豪門。木谷實先生開創的“木谷道場”只能算是第2豪門。

除了“富士通杯”以外,經過艱苦的籌備工作,首屆“應氏杯”在8月份也要開賽了。和“富士通杯”相比,“應氏杯”在中國的影響就要大得多了。由於它的冠軍獎金數量是這個年代所有棋戰中是最高的。加上“應氏杯”基本和奧運會同步。因此“應氏杯”有“圍棋界中的奧運會”這種說法。

由於“應氏杯”是華人舉辦的,因此參賽的中國棋手比較多。從7月份開賽,大多數國家隊成員都投入了“應氏杯”的備戰中。平心而論,中國隊奪冠的希望依然寄托在聶旋風身上。馬小飛雖然在去年就戰勝過日本超一流,不過在“天元戰”中被劉大錘逆轉後,顯得有點“元氣大傷”,水平停滯不前。他目前還在努力捅破屬於他自己的那一層“窗戶紙”。

“我什麽時候才能參加世界大賽啊……”

看到其他國家隊成員一副“熱火朝天”的樣子,說李小強沒有一點羨慕是假的。水平進展到現在這個程度後,李小強的心也大了。一個擂台賽的舞台,已經無法滿足他的欲望。李小強心裏清楚,按照自己目前的水平,真跑到世界比賽上面,那也就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沖擊力也許有,爭冠基本沒有可能。現在最現實的想法,就是努力爭取參加世界大賽的資格吧。李小強知道,哪怕就是參加世界大賽的資格,對於自己來說都是難度很大。起碼要比韓國的李石佛大。就算自己目前的水平不會比他差,出線的難度都要比他大。

韓國圍棋最頂尖的水平雖然不會比中國差,不過他們的“厚度”肯定不如中國。李小強想要出線的話,那就必須和中國“五虎將”他們競爭。在現在的韓國圍棋界,劉昌赫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也只有曹燕子和徐奉洙有競爭力。

“現在也只能一步一步來了……”

李小強在心裏嘆了一口氣。李小強知道,水平進展到現在這個水平,以後再想突破就很艱難了。每前進一小步,可能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別人覺得自己很神奇,自己可不敢這樣想。就拿自己在擂台賽上的“神奇表現”來說,其實世界棋壇有很多類型的例子,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

在很多棋手年輕的時候,一般都有那麽一段時間表現非常好。例如李小強下一個對手武宮正樹,他在二段的時候,就進過日本的“十傑戰”,要知道,他們那個比賽可不是投票選出來的,他是紮紮實實在預選賽上打出來的。韓國的徐奉洙更厲害,二段的時候獲得韓國的“名人”。他剛參加這個比賽的時候還是職業初段。就是憑借一股銳氣,將當時的韓國霸主趙南哲前輩拉下馬。並且獲得名人的五連霸。被韓國棋迷稱為“永遠的徐名人”。

到了後世,同樣有很多年輕棋手憑借一股銳氣,在一段時間內取得非常好的成績。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至於過後,每個人的情況就不同了。武宮和徐奉洙當然算是好的,曇花一現的棋手同樣有很多。

就是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前車”或者“後車之鑒”,李小強根本不敢放松。李小強最慶幸的是,由於自己的努力,已經幫自己爭取到了很好的提升機會。所謂“一步落後,步步落後”,不僅在圍棋上,在各行各業都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自己目前的情況,無論和前輩棋手相比還是和後輩棋手相比,自己各方面的外部條件都要優越很多。例如現在的常韌聖,他現在主要只能參加一些“限制級”的比賽。他在比賽中受到的錘煉肯定是不如自己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只能處在一個“追趕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