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起手雙飛,不無太緊(第2/3頁)

“真是對不起!他……”

梅澤由香裏差不多就是脫口而出。隨即很快反應過來,一張俏臉再次變得通紅:

“我……我這是怎麽了,明明是他沒有禮貌,我為什麽要說對不起呢?這……這關我什麽事呢……”

好在日本人習慣了說“對不起”,可惜他們說這句話的時候,往往都是有口無心,在大多數情況下,讓人看不到一點誠意。這僅僅是一種習慣而已。因此其他人也沒有放在心上。當梅澤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的時候,張志東只是奇怪的看了她一眼,隨即被李小強在棋盤上擺的變化所吸引。

來到吳先生的“地盤”,那不擺棋是不可能的。只要到了這個地方,那麽誰都要有這樣的覺悟。的確,除了圍棋,大家還真的不知道和吳先生說什麽好。對於這一點,張大記者顯然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來的路上他就知道,李小強肯定會趁這個機會,請教一些圍棋上的困惑。

說實話,張大記者甚至做好了“偷師”的準備。在他看來,能讓李小強都感到困惑的問題,那肯定算是相當“高級”的問題了。如果自己能夠學個一招半式……用起來不一定好用,拿出去顯擺一下肯定是沒問題的。

自然而然,大家很快就被李小強擺圖動作吸引,就連林海峰先生都顯得興致勃勃。

李小強的擺圖動作很快就停了下來。是的,他僅僅在棋盤上擺了3手棋。雖然只有3手棋,不過這個棋型好像非常有名。這個棋型,就是圍棋中著名的“雙飛燕”。

李小強恭恭敬敬的向吳大師請教:

“吳先生,‘起手雙飛,不無太緊’,您怎麽看?”

當張志東聽到李小強詢問這樣的問題後。他開始興奮,他甚至隱隱感覺到,吳大師把李小強叫過來的真正目的。李小強的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涉及到圍棋理念的問題,以及圍棋傳承的問題。這樣的問題,由李小強來詢問吳先生,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雙飛燕”是圍棋中的一個定式。如果要嚴格劃分的話,它屬於一個“星定式”。正是因為它有這樣一重身份。因此它和“大雪崩”,“大斜千變”這些定式是不同的。後面這些著名的圍棋定式,屬於“小目定式”。都是在起手“小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樣一來,類似於“大雪崩”這樣的定式,我們可以稱之為“日本定式”。因為中國古棋是有“座子”的,因此沒有發展“小目定式”的基礎。

而“雙飛燕”不同,因為它是在“星位”上發展出來的定式。因此這個定式的歷史非常古老,就連“雙飛燕”這個名字,那也是正宗的國產貨。

到了現代,當然沒有多少人會去區分定式的“起源”。圍棋該怎麽下就怎麽下,只要覺得好用就可以。有趣的是,“雙飛燕”這個定式雖然很有名,在現代對局中也非常常見。不過它一直不算什麽“流行定式”,特別是新世紀以後,在“韓國流”非常盛行的時候,這樣的變化並不能夠經常見到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我國的古代,“雙飛燕”一度非常盛行。到範西屏和施襄夏雙雄並立的時候。這個變化出現得比較少了。到了周小松的時代,在對子局中,“雙飛燕”更是難得一見。

讓李小強真正感興趣的,不是“雙飛燕”這個定式本身。而是它“不流行”的原因。就是這樣的問題,才是李小強真正感到困惑的地方。也是他覺得有趣的地方。

“雙飛燕”在中國古棋中不流行了。就是因為“起手雙飛,不無太緊”這句話。中國古棋的理論認為,“雙飛燕”這個定式,可能不算是一個好的選擇。這樣下的話,可能“逼得太緊了”。這樣下不夠從容。有“太緊”的嫌疑。所謂“不無太緊”,就是這個意思。

而現代圍棋呢?就覺得“雙飛燕”非常嚴厲,是一種非常好的進攻方法。正是出來這樣的理解,這個定式同樣流行不起來。

這裏面的道理非常好理解。比如你執黑棋下在“星”位的話,你正是懼怕別人下“雙飛燕”,覺得這樣下自己不利,因此當白棋掛角的時候,除非是特殊情況,黑棋一般會應一手,以防止出現“雙飛燕”的變化。這樣一來,這個定式肯定流行不起來。

有了這樣的比較,就會覺得非常有意思了。同樣是一個流行不起來的定式。運用的棋理截然相反,甚至是完全對立的。

在這裏面,到底是誰對誰錯呢?或者說,能夠分得清對錯嗎?

“呵呵,有意思,非常有意思啊。難為你已經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了。不錯,真是不錯,我果然沒有看錯你……”

吳大師知道李小強的困惑後,他感到非常欣慰,在這一刻,他覺得李小強懂了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