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你永遠不會獨行(第3/4頁)

必須承認,圍棋本來就是一種“爭地盤”的遊戲。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日本圍棋一直認為,他們那種下法,才更接近圍棋的本質。他們那種圍棋,應該比中國古棋更高明。

很可惜,日本人太小看圍棋這種遊戲了。他們在追求“棋道”的過程中,只重視了“目的”而忽略了“方法”。以為只要摳著目數下棋,努力分清每一步棋的價值,就可以達到圍棋的巔峰。很明顯,後世的實踐證明,這種思維走進了一個死胡同。哪怕人們對目數的認識已經精確到李石佛那種程度。也不能認為圍棋已經發展到一個極高的水平。

日本圍棋一直在做的,其實就是“縮小棋盤”的事,他們忘記了,棋盤其實還可以“擴大”的。而中國古棋一直在做的,其實就是“擴大棋盤”的事!

就是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圍棋理念,在對圍棋的一些基本認識中,產生了一些截然不同的看法。“起手雙飛,不無太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由於圍棋規則的原因。用座子制度下棋,由於都是“難攻難守”,相當於人為的在棋盤中設置了障礙。中國古棋也是有缺陷的。那就是很少看到“摳目流”的下法。當然,就因為這個,導致很多人看不起中國古棋,那絕對是一種偏見。

於此相反。中國古棋中展現出來的那種素質,以及“窮其變”的精神。是值得現代圍棋學習和借鑒的。只有拋開傲慢和偏見,將兩種風格融會貫通,才可能充分體現出圍棋的魅力。而這個東西,就是李小強的夢想!

對於這樣的道理,李小強是非常清楚的。同時他也知道,只有吳清源大師,才是真正邁出“融合”這一步的第1人。不過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哪怕到了新世紀,這種“融合”的工作也遠遠沒有完成。李小強既然重生一次,他當然希望這個工作是由自己來完成。當然,這個任務非常艱難,哪怕自己能夠多邁出一小步,是的,哪怕僅僅是一小步!李小強就非常心滿意足了。

對於這樣的“大道理”,李小強是可以講得非常清楚的。不過具體到行動上,李小強就不知道怎麽去做了。正是因為如此,李小強滿懷期待的看著吳大師,希望大師能用自己的智慧,為自己指點一二。

當李小強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後,吳先生其實就知道李小強的意思了。見李小強用期待的目光望著自己。吳先生閉著眼睛想了一會:

“小強啊,不是我不想指點你。因為我仔細想了一下後。我突然發現,在圍棋修行的這條道路上,我好像根本就沒有資格指點你!真是奇怪啊,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倆的目標應該是一樣的。按說我們應該有很多共同語言才對。可是我突然發現,我們倆好像又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我一直覺得,你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才能。而你這種才能,是我在別人身上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就是據於這樣的考慮,我認為我沒有資格指點你。”

聽了吳先生的話以後,就連梅澤由香裏都在頻頻點頭。都對吳先生的話深以為然。在大家看來,李小強那就是一個“怪物”。他這種情況,如果不了解他底細的話,其他人還真的不好“指導”李小強。只有李小強大失所望。心說你們當然不知道,我只是一位重生者而已。在你們看來,我的種種表現當然算是很“神奇”的。只是……這種“才能”真的有用嗎?

更讓李小強郁悶的是,李小強知道這個不算什麽“才能”。不過他不能說出來。如果他敢謙虛的話,別人就會認為他這個人很虛偽。這樣的後果,是李小強無論如何不願意見到的。

既然無法得到大師的指點,李小強顯得興致不高。大家又交流了一些和圍棋有關的話題後。準備告辭回家。臨行前,吳先生抓住李小強的手:

“條條大路通羅馬,孩子,關於修行的方法,我確實無法教你什麽。不過你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沿著這條道路一直走下去。我相信,在圍棋的世界中,一定會擁有屬於你的一席之地!唉。我總歸是要活到100歲的,因為我還有很多事沒有做完……”

聽了吳先生的話以後,李小強有點癡了。是啊,在吳先生的巔峰時期,他其實就在做“融合”的事情。不過由於外部環境問題,他很少說出自己的觀點。到了後世,他一直在強調“六合之圍棋”,要下出“調和的棋”。所謂調和,不就是兩種理念融合以後的下法嗎?

只不過,吳先生的努力,又有多少人能夠看到呢?大家看到的,可能更多是冠軍的光環,勝利者的榮耀吧。

李小強深深看了吳先生一眼:

“從今天開始,你永遠不會獨行的!”

在這一刻,李小強突然莫名其妙想起這樣一句著名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