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必須拿出點真本事(第2/4頁)

只是很可惜,人們雖然知道“基本功”的重要性。不過對於“基本功”的理解,好像產生了很大的偏差。李小強甚至認為,韓國圍棋強盛了幾十年的時間,除了因為他們出現了幾位天賦卓絕的領軍人物之外。他們的強大,還是強大在“基本功”上面。

這樣的看法好像有點匪夷所思,韓國棋手下出的棋,往往給人一種“棋形不正”的印象。幾十年來,這點一直被圍棋界所詬病。他們那樣的棋,怎麽反而是“基本功”好的表現呢?李小強認為,只要認真品味和比較一下,自己的這個看法,應該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李小強一直認為,後世所謂的“韓國流”,還是脫胎於日本圍棋理論,它本身是並沒有自成體系的。而韓國流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破壞”!

日本人在追求“棋道”的道路上走了幾百年。他們的成就誰都無法否認,確實也是成果豐碩。不過日本圍棋也有個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太追求“正道”了。而忽略了對“邪道”的認識,表面上看,追求圍棋的“正道”,這當然沒有什麽問題。由於中國圍棋一直也在學習日本圍棋,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本圍棋的這個缺陷,大家也一直沒有發現。直到“韓國流”的出現,才給大家補上了這一課。

到了後世,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當韓國棋手下出一步“棋形不正”的棋後,被中日圍棋界大加指責。哪怕韓國棋手憑借這步棋贏了一盤棋後,通過後面的復盤研究,大家也可以找出這步棋的很多破綻和漏洞,甚至可以得出很明確的結論:韓國棋手的這步棋,無論如何都不算是好棋雲雲。

的確,通過後面的研究,中日圍棋界的研究結論很可能是正確的。他們的這步棋,很可能就是“邪道”。每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中日圍棋界往往輸得不服氣,認為又被韓國棋手“攪局”成功了。如果中日棋手應對正確的話,那麽結果就會如何如何……

這樣的情況,在後面的幾十年出現過很多次吧?讓李小強遺憾的是,在很多的報道中,他只看到了中日圍棋界的“不服氣”,而沒有看到反思。就算有一些“反思”,好像也“反思”錯了地方。

李小強一直認為,碰到這樣的事情,與其在其他方面找原因,不如反思一下“基本功”的問題吧。

大家下圍棋的時候,追求“棋之正道”當然不會錯。但是僅僅知道“正解”,並不能說明這個人的“基本功”就是好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中日棋手的欠缺,或者說中日棋手的短板,往往就體現在這種地方。

例如具體到某一個變化,對於其中的一步棋,很可能中日圍棋界早就有定論:在這個時候,下在A處,是正解,而下在其他地方,那就是邪道。好吧,我們就當這個結論是正確的。我們也同時相信,圍棋界既然敢下這樣的結論,對於這個變化肯定也進行了大量細致的分析和研究。說中日圍棋界對“邪道”一點都不了解,那也是不可能的。

這裏面最大的問題,出於對“棋道”的追求,中日圍棋界往往只對下在A處的變化敢興趣,對這裏的變化研究很深。如果人家下在B處呢,C處呢?不能說沒有研究,而是研究得比較淺而已。而“韓國流”不一樣,他們的“正邪觀念”非常淡薄。無論是“正道”還是“邪道”,他們都是一視同仁。更有甚者,有部分棋手往往對邪道更感興趣……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對於一個具體變化,有一個“正道”和若幹個“邪道”。由於圍棋理念的不同。中日棋手可能對“正道”研究了50步,而對其他若幹“邪道”都只是研究了20步。而韓國棋手呢?他其實也知道某步棋是“正道”。不過他的研究沒有中日棋手那麽深,對於“正道”,他只研究了30步,而對其他若幹“邪道”,可能都研究了40步以上……

如果碰到這樣的情況,當韓國棋手下出一步“棋形不正”的棋。當韓國棋手憑借這步棋贏下一盤棋。僅僅埋怨人家在“攪局”,鄙視人家“不走正道”。這樣就夠了嗎?很顯然,這樣是不夠的。中日圍棋界真正應該反思的,還是“基本功”的問題。只有對各種“邪道”也爛熟於心,才能在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幸運的是,中國圍棋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終於把這一課補上了,而到了那個時候,韓國圍棋想在“基本功”上面占中國棋手的便宜,已經沒有可能,這樣一來,韓國圍棋最大的優勢,已經不存在了。

李小強認為:圍棋中的各種“邪道”,其實也屬於圍棋基本功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這個年代的中日棋手是有很大欠缺的。哪怕強如聶旋風和日本“六超”,他們對圍棋的理解雖然已經到了一個很高深的地步,但是因為這方面的欠缺,對於圍棋的巔峰應該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