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缺什麽補什麽(第2/3頁)

在3年前,李小強的圍棋水平只有業余5段。他雖然由於重生的原因,讓他具有一定的優勢。這個優勢,具體就體現在他的眼界和思路上面。由於眼界更寬,讓他在一些比賽中沾了很多便宜。由於思路更開闊,讓他對一些具體招法沒有偏見,和這個年代的其他棋手相比,他的“思維定勢”要少一些,因此他的進步速度也要更快一些。

但僅僅依靠這樣的東西,也不足以讓他贏到現在的。李小強心裏很清楚,一位業余高手和職業棋手的差距,最重要還是“基本功”的問題。3年前的自己,和其他職業棋手相比。基本功可以說是自己最大的短板。而自己通過3年的努力,恰好就把自己的這個短板補齊了。正是因為自己將這個基礎打牢。才讓自己有機會發揮其他的優勢。從而讓整個世界棋壇不可小看自己。

李小強通過做死活題的訓練,通過在國家隊和其他職業棋手的交流。慢慢完成了由業余棋手向職業棋手的蛻變,慢慢形成了一種所謂的“職業棋手的感覺”。這就是這3年來李小強最大的變化。

那麽在接下來的圍棋修行中,李小強還可以用原來的方法繼續提高嗎?或者說,僅僅依靠夯實基礎,就能讓李小強成為超一流棋手甚至是圍棋大師嗎?李小強認為:這肯定是不靠譜的。哪怕將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所謂“天賦”上,李小強也認為不靠譜。

如果有可能的話,李小強最希望還是能夠“缺什麽補什麽”。這個東西看起來才是效果最顯著的。想要做到這一點的話,那麽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要了解自己到底缺少什麽東西。這樣才能在將來的修行中做到有的放矢。

別以為做到這點很容易。李小強甚至認為,這個可能是問題的最關鍵所在。的確,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能夠做到有“自知之明”,絕對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特別是對於自己的弱點和缺點,很多人並不是真正了解。

李小強在這個時候遠離職業圍棋的中心,就是想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問題。探索一下自己接下來應該努力的方向。

應該說在家鄉的這段日子裏,李小強還是有所收獲的。至於自己的思路到底對不對?那就需要將來的成績來檢閱了。

而李小強思考的問題,恰恰在“金蟬脫殼”這個經典死活題中就能夠反映出來。

的確,這個死活題非常有意思,李小強認為,這個死活題甚至揭示了圍棋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規律。

“金蟬脫殼”算是一個很有難度的死活題。它最主要的難度,就在於那個“自殺”的手段上。說實話,沒有一定圍棋天賦的人,還真的很難想到這樣的手段。這是因為,這個“自殺”的手段,是違背一種正常邏輯思維的。

大家在下圍棋的時候,只要到了一定的水平,那就非常忌諱下“損著”。而解開“金蟬脫殼”的唯一思路,恰恰就需要下一系列的“損著”,最後才能柳暗花明。這就是這個題目最有意思的地方。另外,即便你有了這個“反常思路”,想完全正確下對的話,那也不是那麽簡單,這裏面需要算路,也需要空間想象力。

這也是趙大寶雖然是在有提示的情況下解出了“金蟬脫殼”,但他的算路和想象力,也讓李小強看到了他的圍棋天賦。

當然,“金蟬脫殼”雖然算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死活題,也算一個有點難度的死活題。但放在職業圍棋界還是不夠看的。李小強相信,有資格進中國國家圍棋隊的成員,如果讓他們單純來做這個死活題的話,應該沒有誰會做不出來。

現在問題就出來了。李小強沒有說錯,在現實生活的實戰中,確實有職業棋手曾經忽略了這個“金蟬脫殼”的手段。一個大家都能夠做出來的死活題,職業高手在實戰中為什麽會忽略呢?

這個就是李小強重點關注的問題了!或者說,這個就是現階段的李小強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戰思維”和“做死活題思維”的差異!

我們還是用“金蟬脫殼”來做例子,看看這種差異在什麽地方吧。

假如是做死活題,那麽“金蟬脫殼”的難度,就集中體現在那個“自殺”手段上。對於這部分的難度,李小強不認為這個具有“職業難度”。那麽在實戰中如果隱藏這個手段的話,它難在什麽地方呢?

它難就難在那兩個“斷點”上面!

單純解死活題的話,因為沒有其他路可以走,因此只能圍繞那兩個“斷點”做文章。假設將這個“金蟬脫殼”搬到一盤實戰中呢?將這兩個“斷點”隱藏在棋盤中其他很多的“斷點”當中呢?再進一步,如果在實戰中不存在死活問題。由於“金蟬脫殼”這個妙手的存在,僅僅可能是便宜幾目官子的問題。那麽就算是職業高手,在實戰中下不出這個手段也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