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錢途(第3/3頁)

一種親人間特有的默契讓李小強沒有說太多的話。李小強甚至沒有利於自己重生的優勢去提醒自己舅舅需要注意什麽,或者說給他出一個具體的主意。這裏面沒有其他原因,李小強相信自己的親人,僅此而已!

正如李小強作為一名重生者,他這輩子依然選擇了一條未知的道路。舅舅這次的選擇,其實不就和李小強的選擇一樣嗎?這樣的道路,只有一個人踏踏實實的走過,才能知道其中的樂趣。一如目前的李小強沉浸在圍棋世界中,他自得其樂,他甘之如飴。

舅舅走了,李小強也再次離開家鄉。他這次是為中國圍棋的首個“名人”頭銜而努力。在旅途中,李小強無聊時突然想起。其實在這個年代,中國的職業圍棋,其實也算是一種比較有“錢途”的職業啊。先別說“應氏杯”冠軍高達40萬美金的冠軍獎金。平心而論,在這個年代,這個獎金數量還是能夠驚爆一部分人眼球的。

例如李小強,他在13歲的時候,就可以攢下5萬元的“巨款”。這絕對是讓很多人羨慕的。要知道,像媽媽那樣的中學一級教師,這時候的月薪可能也就100塊左右。

當然李小強能夠有這麽高的收入。國內比賽的獎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基本就是依靠在兩屆擂台賽上近乎神奇的表現。才能掙到那麽多錢的。

擂台賽是日本企業贊助的,因此也有一定的獎金。當然,和日本國內新聞棋戰比起來,擂台賽的獎金算是少得可憐。再加上擂台賽算是團體賽。假設獎金平攤的話,那更是不夠看。

例如在日本,有一部分成績特別好的職業棋手,還真的不怎麽願意參加擂台賽。最著名的就是小林光二九段。他自從參加了第1屆擂台賽後,後面死活不肯出場。擂台賽的總預算,也就不到1千萬日元。勝利方的獎金,也就幾百萬日元。再加上參賽者一平分的話,可能也就幾十萬日元。要知道,日本的“名人戰”和“本因坊戰”都是有循環圈的。這兩個循環圈,在日本棋界被稱為“黃金交椅”。隨便在循環圈內下一盤,對局費可能就是幾十萬日元。更別說頭銜戰的決賽了。

因此擂台賽對很多日本棋手來說,確實存在一個“錢少責任重”的問題。難怪小林光二不怎麽願意參加這個比賽。

但同樣的錢,放在中國就不同了。特別是80年代的中國,那絕對不算少。

第1屆擂台賽中方獲勝後,參賽成員總共分了2萬人民幣的獎金。其中立下殊勛的聶旋風獨得1萬,5連勝的江祝久獨得7千,其他3千被其他棋手平分了。

用現在的眼光看,這點獎金好像不值一提。但大家要知道的是,那個時候是85年。在那個時候,“萬元戶”這個名詞,還在國內非常流行。只要想到這點,應該就想得通了吧?

更何況,在這個年代,中國棋手也不是依靠比賽獎金生活的。例如現在的李小強,他雖然還沒有進入國家隊,但是在省圍棋隊,他還是可以領一份工資的。另外,在國家隊訓練時,他算是運動員的身份,還可以領取運動員補貼。這些錢雖然不多,可在這個年代,有錢也沒有多少地方花不是。

現在已經是80年代末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更重要的是,日元好像一直在升值。因此李小強能夠依靠兩屆擂台賽的出色表現,攢下5萬元的“巨款”。

“嗯,要說名人戰應該也算是比較有‘錢途’的。國內冠軍的獎金雖然不多。但是不能忘了,很快就會有一個中日名人對抗賽啊。這個比賽的獎金,小林光二他們可能看不上,但是放在中國的話,好像也不少啊……”

在胡思亂想中。李小強到達了申城。他即將開始本年度的最後一場重要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