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尋求改變(第2/3頁)

而國內比賽顯然是不同的。大家通過這個番棋賽,有心人就會認真評估李小強的真實水平。大家突然發現,以李小強目前的水平,較之日本六超可能還是功力差點,比國內的“聶馬雙雄”可能也稍有不如。但是和其他棋手相比的話,再也沒人將他當成“下手”看待了。而這一切,李小強13歲就做到了!這當然讓人覺得足夠神奇。這也是李小強被團團包圍的原因。

好在由於比賽結束得比較晚,等頒獎儀式結束後。天色已經很晚。大多數記者還是比較“體貼”李小強還是個“未成年人”,大家沒有過多的糾纏。李小強簡單說過幾句客套話後也就過關了。

“哈哈哈,我看大家還是放過小強吧。他今天下了一天的棋,肯定已經累了。他雖說是一個神童,但畢竟還是個小孩子不是?我看大家都散了吧,散了吧,有什麽事明天再說,反正他過幾天又要參加天元賽了。這段時間他都會呆在申城,大家不用擔心他會跑了……今天還是讓他先去休息吧。”

在張志東的幫助下,李小強總算是脫開了身。當然,其他記者是“放過”了李小強,幾家專業的圍棋媒體記者卻沒準備“放過”他。

在國內,圍棋是被劃歸成體育項目。因此跑圍棋這條線的記者,大多也都是“體育記者”。他們報道圍棋的思維,和真正專業的圍棋記者還是略有不同。比賽結束後,張志東就代表“圍棋”雜志向李小強約稿。請他再來一個“自戰解說”。

剛開始的時候,張志東也沒把這件事太放在心上。畢竟李小強也不是第1次在“圍棋”雜志上進行“自戰解說”了。雙方的合作也算是熟門熟路。誰知京城的“圍棋天地”雜志也早有此心,他們也在第1時間向李小強約稿。甚至日本的“棋道”雜志也提出了同樣的要求。他們派山田記者來到申城,其實就有這樣的意思。

都是“圈內人”。李小強當然沒有理由拒絕。但李小強考慮到這盤棋剛剛結束。賽後也沒有認真的復盤。而且這盤棋在技術上算是比較復雜的,他對裏面一些圍棋技術上的得失,現在也比較模糊,在很多判斷上,目前也並沒有很大把握。考慮到還有日本圍棋雜志惡約稿,李小強可不想隨便信口開河,把自己的臉丟到國外去。

因此他決定花個幾天時間把這盤棋理一理。再來完成這個“自戰解說”。好在“天元賽”還要過幾天才會開幕。李小強這幾天也沒有什麽事,那幹脆就專心做好這個棋評算了。

按李小強的想法,反正一家也是做,三家也是做。都沒有什麽本質的區別。自己最多就是多準備幾個參考圖而已。但張大記者就不這樣想了。當然,他不是覺得李小強不夠朋友,沒有把“獨家版權”授予他。在這個年代,他還沒有這樣的意識。他現在只是多了一點點壓力而已。

所謂職業棋手的“自戰解說”,當這些內容發表在雜志上的時候,最終還是依靠圍棋記者來執筆的。這就好比做一道菜,“素材”是由李小強提供的。但這道菜最終的味道到底怎麽樣?還是要看圍棋記者的水平。同樣一盤棋,如果站在不同的視角,就可以寫出不一樣的文章。

張大記者現在常常吹噓:號稱自己是“最了解李小強的圍棋記者”。假設自己報道李小強的一篇棋評,寫出來還沒有其他記者出彩。我們張大記者也丟不起這人不是?

對於“自戰解說”的事,李小強並沒有太放在心上。由於馬上就89年了。在李小強的印象中,和自己前世相比,除了圍棋界,周圍的世界並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比如現在的政治氣氛,就和前世基本都差不多。李小強常常開玩笑似的想,自己這個“蝴蝶的翅膀”,那絕對是不合格的啊。照這個樣子下去,估計蘇聯照樣會解體,伊拉克照樣會入侵科威特,自然而然,讓美國人出盡風頭的海灣戰爭照樣會發生。

這些真正的“大事件”,是李小強無力左右的。但就在圍棋這個小圈子裏,有些改變還是非常明顯。例如國內一個不怎麽引人關注的小比賽,就引起了李小強的興趣。

在這段時間內,申城圍棋界顯得熱鬧非凡。很多國內的圍棋比賽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在申城舉行。的確,和這個時候的京城相比,申城好像是更適合舉行圍棋比賽。除了剛剛結束的“名人戰”,以及馬上要進行的“天元賽”。還有一個賽事的最後決賽,也在這一兩天內就要進行。

這個比賽就是“青年組全國圍棋個人賽”。由於圍棋是被歸類於體育項目。因此國內很多傳統賽事,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很顯然,這是一個“限制級”的比賽。更由於中國獨特的“國家隊體制”,各個地方的好苗子,都被集中在國家隊的各個梯隊上……因此這個比賽,也算是給各個地方隊的年輕棋手提供參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