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梅澤的困惑(第3/4頁)

就在李小強覺得好笑的時候,張大記者突然像是發現了什麽,他興奮的湊到李小強的面前:

“對了小強,我好像發現,人家那個日本小姑娘對你有意思啊。我注意到,你剛才叫的那麽親熱,而她呢?好像回應起來也很自然。這說明什麽呢?”

“說明什麽?”

“笨蛋,說明她很樂意聽到你這樣稱呼她啊。我剛才不是跟你說了嗎,日本人對稱呼是很注意的。如果是不熟悉的人這樣稱呼她的話,那她肯定會不高興。而你剛才呢?嘖嘖,一個叫起來那麽自然,一個應起來也那麽自然。這就說明啊,人家小姑娘很願意和你親近的,人家很願意你這樣稱呼她……”

聽到張志東洋洋得意的剖析後,李小強只好無奈的翻翻白眼:

“我說張大記者,你以後最好離我遠點,你也不要和別人提說你認識我。我丟不起那個人。真是沒想到啊,你都跟我混這麽久了,你居然還是如此的淺薄……”

聽到如此刻薄的話後,本來還在洋洋得意的張大記者頓時大怒:

“小強,你今天給我說清楚了。我怎麽就淺薄了……”

“好了好了,我說張大記者。那我就跟你舉個例子吧:你正好是申城人,那麽在你們申城,有一種‘洋涇濱英語’你應該知道吧。聽說你的英語水平也很高,那麽你說說,你對這種‘洋涇濱英語’是什麽看法?”

所謂的“洋涇濱英語”,其實就和現在的“中國式英語”一個意思。由於申城是中國開埠比較早的城市,所謂的“洋涇濱英語”,大概就是第1代的“中國式英語”吧?

自詡精通英語和日語,這一直是張大記者很驕傲的地方。見李小強突然把話題轉到了自己的“強項”。這是他難得可以在李小強面前顯擺的地方。因此他頓時滔滔不絕起來,他這樣的英語高手,好像當然有資格鄙視各種“洋涇濱英語”……

“好了好了,我看你也不用在那顯擺了。如果我跟你說:在一個真正的老外看起來,你引以為驕傲的那一口字正腔圓的英語,其實非常老土。而那種‘洋涇濱英語’,在他們看來才是真正的時髦。你信不信?”

“這……這不可能吧?”

“你再仔細想想吧,如果你想通了,你就會知道你剛才的看法是多麽的膚淺。”

李小強認為,自己的看法當然有道理。因為這是來自李小強前世的切身體會。李小強的語言天賦一直不強。前世他因為工作需要,也經常要和一下老外打交道。自然而然,李小強能夠用來和人交流的,那只能算是一種“中國式英語”。不過讓李小強奇怪的是:自己操著一口“中國式英語”和老外交流的時候,往往沒有什麽問題。聽起來雖然費勁,但彼此的意思還是能夠弄懂。不僅如此,有不少老外聽到他那口英語,反而特別願意和他說話。他們甚至把“中國式英語”當成時髦。努力弄懂其中的意思。

真正會詬病李小強英語水平的,反而是國內那些人。這也讓李小強常常感到郁悶。

其實這裏面的道理並不復雜。這就好像我們中國人,聽到一個老外說國語的話。哪怕他的語氣再不通順,哪怕他的口音再奇怪。我們只要弄懂了他的意思,那估計沒有什麽人會笑話他吧?大家只會覺得這個老外不容易,他居然會說我們國家的話……

其實老外聽中國人說英語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情況。除非一些非常膚淺,一些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人,那才會吹毛求疵。否則基本沒有什麽人會笑話“中國式英語”。

比如像今天這種情況。李小強稱呼一聲“由香裏”,梅澤本人聽了,她會有什麽很異樣的感覺嗎?不會的!不僅是她,正常的日本人都不會認為有什麽不對。因為李小強又不是日本人,他們憑什麽用日本人的語法要求李小強?如果有人這樣認為的話,那只能說明這個人膚淺。

張大記者也算是和李小強學到很多東西了。因此這樣的道理,他其實很快就能想清楚。這樣一來,這次就輪到張大記者郁悶了。因為他突然發現。自己剛才準備用來取笑李小強的地方。確實顯得有點膚淺了。

見自己的話題也轉移得差不多了。李小強笑著拍拍張志東的肩膀:

“好了好了,張大記者,你也不用在那郁悶了。你現在想拿我的腳痛,你這點道行是不夠的。我們還是來聊聊明天的比賽吧。”

“咳咳,聊比賽,聊比賽……”

一天的休息時間很快過去。到了第二天,第4屆“富士通杯”第2輪比賽正式開始。國內的“聶馬雙雄”和李小強一起,將代表中國出戰本輪比賽。

當李小強來到賽場以後,他這次就沒有單獨對局室的待遇了。他和其他大多數參賽棋手一樣,在比賽大廳中進行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