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叩橋不渡”新傳(第3/4頁)

棋盤上到底出現了什麽呢?

實事求是的說,李小強現在的局面並不差。真要客觀的評價目前的形勢,應該還是用“兩分”這個形容詞最合適。不過考慮到目前的局勢比較平淡,那麽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都會認為功力深厚的林先生更擅長這樣的局面。也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理由,會讓人覺得“林先生的黑棋更好下”。

特別是華領隊他們,眼見著聶旋風那盤遲遲無法打開局面。那麽看其他2盤棋的時候,也會越看越揪心。比如李小強這盤,他們就認為李小強目前的形勢不好。

更重要的是,當林先生正在長考的時候,李小強剛剛下的一步棋,和林先生再前面的一步棋。和日本圍棋歷史中的一個場景很像。而那盤歷史名局中,林海峰先生正好是故事的主角。他當年的背景是日本的高川格前輩。現在好了,李小強好像替換了人家高川格先生的位置。他能改變當背景的命運嗎?

大家聯想到的那盤棋,就是日本圍棋歷史中,著名的“叩橋不渡”的故事。

那應該是1969年的時候,林海峰在日本第八期“舊名人戰”中挑戰高川格先生,前3局高川格2比1領先,第4局當林海峰的白棋刺單關時,高川不接反刺,不肯被對方先手沾光。

大家知道,所謂“刺單關不接”,很容易就被對方沖成“裂形”。這步棋風險極大,局後研究,白棋若是不管不顧沖過去分斷硬吃,黑棋生機渺茫。

但經過慎重思考,林海峰放棄了一舉取勝之機,老老實實地補了一手,放了黑棋一條活路,轉而搶占大場,牢牢地掌控大局,優勢不大,卻讓對手完全找不到攪局之機。終局時,高川格對林海峰能殺而不殺的選擇極為贊許,稱其有“叩橋而不渡”的涵養。

在這先解釋一下“叩橋不渡”的大致原意:大凡渡河總要過橋,見橋先叩橋,看其是否牢固,叩了又不渡,足見小心謹慎。

就林海峰VS高川格這盤棋而言,若白棋沖斷硬吃,也許瞬間即可結束對局,但戰鬥復雜,萬一看漏黑棋的手段而讓黑棋活出的話,那麽白棋將面臨崩潰,所以林海峰寧肯放棄殺棋取勝的可能,也不給對方拼死一搏之機。

李小強一直認為,“叩橋不渡”之所以那麽經典。那是因為在這個故事中,涵蓋了日本圍棋一個非常重要的圍棋理念,李小強甚至認為,這樣一個理念,甚至是日本圍棋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因此“叩橋不渡”的做法,才能受到那麽多的稱道。

在這個故事中,林海峰先生當然是主角。但其中的背景高川格先生其實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到了後世的時候,高川格先生的名氣好像不大了。至少和他同時代的棋手相比,高川先生的名氣不大。但真要說起來,他應該還是能夠在日本棋壇歷史中,占有很重要一席之地的。

高川格先生和坂田先生他們是同一代人,曾經在早期的日本棋壇中實現過“本因坊9連霸”。要知道,在他那個年代,日本的“棋聖戰”和“名人戰”都沒有出現。因此“本因坊戰”應該算是最大的新聞棋戰了。如果按照這樣的算法,那高川先生應該也是一方霸主了。他應該很有名才對。不過可惜的是,高川先生也算是生不逢時。他當時的地位比較尷尬,那是因為在他的時代中,正好是吳先生如日中天的時候。吳先生以“擂爭十番棋”作為舞台,打遍天下無敵手。那麽在吳先生面前,他這個“本因坊9連霸”,好像就有點拿不出手了。

當時的日本棋壇有點特殊。吳清源先生並不隸屬於日本棋院。他真正的身份,應該算是“讀賣新聞”報社的員工吧。而所謂的“擂爭十番棋”,就像是“讀賣新聞”專門為吳清源先生搭建的舞台。高川先生也和吳先生下過十番棋,就像我們知道的那樣,高川先生也被降了級。不僅如此,在當年的時候,還專門有一個“本因坊”VS吳清源的對抗賽。高川先生正好在這個時候實現的“本因坊9連霸”。因此他也多次出戰這個對抗賽。從總戰績來說,他同樣也輸的很慘。因此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高川格先生的光芒當然會被吳先生掩蓋。

不僅如此,高川格先生除了對付不了吳先生以外。他其實還有一個比較悲催的地方。那就是他還有“苦手”。而他的苦手,正好就是坂田先生。

“我之所以能獲得本因坊9連霸,那是因為托坂田先生的福,因為在這9年中,正好都不是坂田先生獲得挑戰權……”

這樣的話,是高川先生自己說的,從後來看,這個也應該算是他的大實話。坂田克高川,那就像後來的林海峰克坂田一樣,一拿一個準。而高川先生正準備沖擊“本因坊10連霸”的時候,他恰好就碰到了坂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