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沒有“模糊判斷”的計算不叫算路(第2/3頁)

這樣一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下午2點多種,持續到華領隊和羅教練他們來到研究室,情況才有所好轉。

作為中國圍棋界的管理層,他們才不會和那些現役的棋手一樣,關心什麽“技術上的探討”。他們更關心的,當然還是比賽的輸贏,關心中國棋手的成績。因此當他們進來後,他們首先做的第1件事,就是把李小強那盤棋前面的進程重新過了一遍。

這一過不要緊,羅教練的整個臉垮了下來,他在那大驚小怪的嚷嚷:

“麻煩了,現在麻煩了!我就說小強這孩子可能會驕傲自滿吧,你們還偏不信。現在好了,大家看看他前面下的棋,有他這樣下的嗎?他的選擇真的是太不明智了。看看,大家看看,他這不是盲目自大是什麽……”

聽到羅教練在那一驚一乍,這個時候才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大家都想看看,李小強怎麽就“選擇不明智了”?

“現在沒什麽啊?我覺得小強一直下得挺好的,目前的形勢雖然有點混亂,不太看得清楚。但應該還是小強的黑棋更好下吧。大家認為呢?”

當大家看過李小強這盤棋局的進展以後。曹大方九段率先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隨後,劉大錘和俞彬他們雖然沒有說話,但都是輕微的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曹大方的話。

羅教練把大家的表情盡收眼裏,不過他還是有點不放心。猶自在那裏疑神疑鬼。不過他可能也意識到自己太過疑神疑鬼,他的語氣有點放緩:

“小強的黑棋真的不錯?你們確定?可我怎麽總感覺他這個選擇不夠明智呢?他不是明知道對手的強項是什麽嗎?他就不能選擇一種更保險的下法嗎?不行不行,我這心裏還是不踏實……”

下午2點半左右的時候,棋盤上已經進行了將近80手棋。這盤棋是李小強執黑先行。在目前的局面中,出現了那種很典型的“對攻”局面。黑白雙方幾條大龍糾纏在一塊,幾塊棋都沒有活透,都在競相往中腹出頭。這樣一來,整個局面看上去有點混亂。

在場的中國棋手其實都知道羅教練的意思。因為大家都是久經沙場的職業棋手,比賽經驗十分豐富。說到這種職業圍棋比賽,其實和很多競技項目一樣,講究一個“揚長避短”的基本思路。

在羅教練看來,如果按照正常的實力對比,那應當是李小強穩穩的占據上風。那麽他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選擇穩紮穩打的下法,依靠自己的綜合水平壓制對手。按照羅教練最真實的願望,他可能還希望對手最好是“安樂死”呢,讓李小強沒有一點風險的拿下這盤棋。這可能才是最符合羅教練的心意。

可惜事與願違,在棋盤上並沒有出現羅教練期待的場面。李小強選擇的是“對攻”。這種下法雖然不能說不好,但是好像不夠簡明。整個場面看上去有點混亂。再考慮到他對手的棋風特點。這就不由得羅教練在那患得患失了。

要說到李小強本輪的對手麥克雷蒙先生,這應該也是能夠在圍棋歷史中留下濃重一筆的人物。不因為別的,就因為他是一位西方人士,一位正宗的白種人。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位能夠達到職業高段水平的西方人士。這就相當不容易了。

很多人都知道,圍棋是一種飽含東方哲學的遊戲。咱們東方人的思維,其實和西方人還是有所差異的。必須承認,西方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其實更簡單直接一點。這反應在棋類遊戲上,其實也是這樣的。

在西方,最流行的棋類遊戲是國際象棋。這種遊戲就很反應西方人的思維特點。而圍棋呢?好像很多西方人怎麽玩都玩不好。至於為什麽會這樣,其實也不太容易說的清楚。而後世有一個很有趣的小故事,可能稍微可以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話說在新世紀以後,中國的孔二傑有一次曾經到美國進行圍棋普及活動。要知道,當時的孔二傑正好處於他職業生涯的巔峰。他最鼎盛的那一年,就連古大力和李石頭都有退避三舍的。可有趣的是,就連他和西方棋迷交流的時候,好像都被西方圍棋愛好者質疑過:

“你算不算是圍棋高手啊?”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西方的圍棋愛好者聽說中國來了一位職業圍棋的頂級高手,既然他是來交流普及的嘛,那肯定是有很多問題請教他的。而孔二傑的棋風,也應該是以大局清晰,判斷明快而著稱。可他在回答西方棋迷具體問題的時候。卻讓那些愛好者不滿意了:

“你怎麽老是說‘這樣也行’,那樣也‘差不多’呢?……而且還說如果是那樣那樣下,你怎麽還能說‘這也是一盤棋’,這樣也是優劣難分呢……你老是這樣含含糊糊的回答,你該不是來蒙人的吧?怎麽連我們的問題,你都無法給出一個很明確的回答。你……你確定你是一位圍棋的頂尖高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