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都不是時機(第2/3頁)

熊老他們不提小林光二的事,他們是不知道說什麽好,不想給李小強增加壓力。而李小強作為當事人,他更不會在這個時候多提及比賽。因此大家只好東拉西扯,說說其他的事情。

等到李小強快臨走的時候,熊國濤的神態突然顯得有點落寂:

“小強啊,看到你能成長到這個程度,我也沒有什麽好遺憾的。我馬上也要退休了,不用再想什麽事情。不過小江他們以後,可能還要請你多幫忙照顧啊。”

“哦?”

對於這個話題,熊國濤他們沒有繼續下去。不過他們的意思,李小強其實還是知道的。熊老說的事情,其實是體制內部的事情。更直白的說,其實和這個年代所謂的“奧運戰略”有關。

所謂的“奧運戰略”,其實就是中國體育界內部的資源重新分配。在目前這個年代,由於全國人民都對奧運金牌抱有極大的熱情。特別是去年剛剛過去的亞運會。大家天天數獎牌數得很嗨。因此體育界內部就弄出來一個“奧運奪金計劃”。

這樣一來,在體制內部,所謂的“奧運項目”和“非奧運項目”就拉開差距了。人力和物力資源肯定要向“奧運項目”傾斜。圍棋作為一個“非奧運項目”,那肯定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響。

當然,在國家圍棋隊方面,這個層次的影響不大。國家圍棋隊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其實活得還很滋潤,甚至比一些“奧運項目”還要滋潤。例如馬上就要建成的中國棋院就是明證。並不是哪個“奧運項目”都有這麽好條件的。

說實話,國家圍棋隊之所以能有這麽好的條件。其實並沒有其他原因,只是中國圍棋界的上層關系好,有很多深厚的人脈關系,是很多項目都不具備的。國內的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你只要“朝中有人”,那麽你的很多事情都好辦。

舉個簡單的例子,像李小強他們這些圍棋隊的成員,其實也是“運動員”身份。既然是運動員,那麽肯定就有相應的夥食標準。在早些時候,“奧運戰略”剛剛提出,可能有的人看棋牌項目不順眼,認為他們天天就是在那裏坐著,肯定沒有那些“揮汗如雨”的運動員辛苦,因此提出要降低圍棋隊的夥食標準。

但最後的結果是怎麽樣的呢?聶旋風聞訊大怒,他直接找到董老,董老又直接找到他的“老首長”,最後是“老首長”的秘書親自過來過問的。

既然是這樣,那麽最後的結果根本就不用問了。這種事情只要發生在國內,那麽最後結果誰都知道。

當然,國家圍棋隊的日子好過,並不代表整個圍棋項目沒有受到影響。例如受到“奧運戰略”的影響,很多地方上的圍棋隊已經裁掉。最極端的情況,也出現過地方職業七段棋手跑去開出租車的現象。

熊國濤和李小強說的,其實也就是這個事情。贛源省的經濟本來就不算發達,圍棋基礎也很薄弱,因此撤裁圍棋隊的事,也早就提到議事日程了。要不是因為出了一個李小強,省圍棋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因此熊老會對李小強說:

“以後請你多照顧江承華他們”。

當然,熊國濤也只是一時有感而發,他只是以為李小強還是個孩子而已,他甚至認為李小強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否則的話,他擔心李小強的備戰受到影響,他根本就不會開口。

熊老把話說得含含糊糊,李小強也並沒有把話挑明。因為對於這個問題,李小強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他也正準備做一些具體的事情,只是現在時間不合適,還需要一點緩沖的時間而已。

李小強知道,以前那種“體工隊”的體制肯定是不適合的。這種體制的改變基本上就是不可逆。因此李小強不會通過自己的關系,強行保留這個省圍棋隊。

當然,在這個“轉型期”內,“陣痛”肯定是難免的。李小強希望做的:就是幫助江承華他們“順利轉型”。

在沒有“陣痛”的情況下順利轉型。這才是李小強思考的重點。

對於這個問題,李小強其實有了比較成熟的考慮。不過他想過段時間再和熊老他們商量。

李小強同時還知道,等過幾個月中國棋院交付使用後,那麽自己所有的档案和關系,都會轉到中國棋院去。在自己離開省隊以前,李小強希望盡量把這件事情辦好。也算是為家鄉的圍棋事業做點事吧。

必須承認,李小強這點“覺悟”還是有的。

在現在這個時候,李小強還是信奉“少說多做”的原則。所以他這個時候並沒有透露自己的意思。按照李小強自己的想法,這事還是等到自己結束了“富士通杯”的全部比賽再說吧。

反正即使自己半決賽輸了,到8月份還要去參加爭奪第3名的比賽。總之自己取得的名次越好,對自己想做的事就越有幫助。假如自己能夠獲得冠軍呢?那麽自己想做的事,應該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