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官子之謎(第2/3頁)

早年的加藤先生,他是以一副“劊子手”的模樣屹立於日本棋壇。因此那個時候的他,擁有“天煞星”,“屠手”之類的外號。說實話,在圍棋界能夠擁有諸如此類外號的棋手並不多,這就說明了這位棋手的一個棋風特點,起碼證明這位棋手的力量特別大。

等到加藤先生步入中年以後,他的棋風仿佛又為之一變。變得細膩起來。因此到了目前的這個年代,加藤先生的頭上又多出幾個外號,例如“官子加藤”或“半目加藤”等等。

因此可以這樣認為:單純從圍棋技術的角度來說,加藤先生技術上的最強項,其實就是他的力量和官子。而李小強剛才的話呢?他的意思好像是在說,他要在人家的最強項中擊倒對方。對於這種看上去明顯很囂張的話。這也難怪常韌聖他們樂不可支,一個個笑得前俯後仰。

“老大,我還有一位問題想不通。大家都知道加藤先生的官子很厲害,而在大家的印象中,大家認為韓國的那位官子功夫也十分厲害。那麽在你的心目中,他們的官子功夫有什麽區別嗎?或者說,你認為他們的官子功夫哪個更厲害?”

就在大家聚在一起愉快吹牛的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冷不丁的向李小強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當李小強聽到這個問題以後,李小強收起了笑容,他陷入了思索。

是的,這個問題李小強其實也思索了很久,其實直到現在這個時候,李小強也並沒有完全搞清楚。因此他現在根本不知道怎麽回答才好。

這個問題,當然就是李石佛的“官子之謎”。

說實話,像李石佛那樣的贏棋方式是非常獨特的。比如像他現在那樣,他接連取得了一盤又一盤的勝利,大家又都知道他的官子功夫厲害,可偏偏大家又看不出他贏在什麽地方。這其實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了。

比如說現在的李小強,他當然比誰都清楚李石佛的厲害。可是他現在在打李石佛棋譜的時候,他同樣找不到李石佛很明顯的“勝招”。這就是讓李小強非常警惕的地方了。

在圍棋中,有很多“好手”或“妙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比如說李小強現在的很多勝局,他在很多對局中,確實是因為下出了一些好手,而對手就是因為沒有算到這步棋,或者沒有想到這個變化,這樣才讓李小強獲得了勝利。不過話說回來,等大家看到李小強的妙手後,大家很快就能明白李小強的意思。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家最起碼能夠知道李小強贏在哪裏。

而李石佛的棋呢?那即便是他最強的官子功夫上,也很少讓人看到眼前一亮的妙手。他的每步棋看上去都非常樸實,也顯得非常平淡。可偏偏就是這樣,他也能一盤接一盤的贏棋。這就讓人覺得非常奇怪了。

對於這個問題,李小強其實也思索了很久。因為李小強清楚,如果不能破解李石佛的“官子之謎”。那麽自己在和他的長距離競爭中,就很有可能敗下陣來。當然,隨著李小強的水平漸高,他對這個問題也有了自己的一點心得,只是他還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對不對而已。

在日本圍棋的理論中,圍棋中的官子分兩種:一種是所謂的“判斷型官子”,或者說“計算官子”,而另一種呢,就是“手筋官子”。所謂的“判斷型官子”,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摳著目下棋”,把官子的大小一個個都區分出來,然後從大到小開始收。這就是所謂的“判斷型官子收法”。而“手筋官子”其實還更好理解,那就是把官子當中盤下,拼命挖掘棋盤上的手段。這也是一直官子下法。

在大家的普遍認識中,認為“手筋官子”是要比“計算官子”高一等級的。這在日本圍棋界早就有了這樣的認識。比如在早年的日本圍棋中,就有這樣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好像就能說明這個問題。

“……據說高川秀格老師從年輕時代起就很周密地進行形勢判斷,在那個時代,他是最早用計算的方法進行形勢判斷的棋手……”

“……另一方面,坂田榮男老師可以說是完全不進行形勢判斷的棋手。兩位巨頭在頭銜戰上對局十五回。令人驚訝的是,高川老師只贏了一回。居然輸了十四回,‘不共戴天’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況吧。看到這個數字,上了歲數的、了解高川和坂田的圍棋愛好者一定馬上就想到了。”

“棋風溫厚的高川肯定搞不過剃刀坂田……”

“……可是仔細研究了這十五回頭銜戰的棋譜,就會發現事情並不這麽簡單……”

“……確實有中盤就被殺得落花流水的情況,這種情況比較醒目,所以給人印象深刻。但是實際上,高川老師發揮了才智與坂田老師互角的棋還是多數的。高川老師本來是力戰棋。但是他並不鋒芒畢露,而是披上了均衡,或說全局觀念的外衣,這就是所謂流水不爭先的高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