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先拔頭籌(第2/3頁)

那麽最正常的思路是什麽呢?

李小強認為,當加藤先生選擇這步價值15目的棋,他肯定是發現了什麽“後續手段”。他發現的這個後續手段,能夠保證他獲得足夠的利益。不僅如此,這個“足夠的利益”還必須是2目棋以上。那麽只有這樣,加藤先生的選擇才算正常。只有這樣,加藤先生才配得上“官子加藤”這個稱號。

當李小強剛剛看到這步棋的時候,當他開始長考的時候。他需要做的第1步工作,其實就是按照對手的思路,把那個“後續手段”發掘出來。

有很多人都認為:“手筋官子”是比“計算官子”更高深的。比如李小強今天碰到的問題,其實就說明了這種情況。在大多數情況下,“計算官子”只是屬於圍棋的基本功。而加藤先生可能發現的後續手段,那就屬於“手筋官子”的範疇了。

就拿李小強來說吧,就算他覺察到了反常現象。如果沒有發現那步具體的後續手段呢?那他也只有在那幹著急。如果他通過深入計算依然沒有發現那步手筋,甚至會洋洋得意的認為是對手下錯了。這在職業圍棋界也是經常發生的。

那麽等到對手亮出那個手段後,基本上就傻眼了。

幸運的是,現在的李小強狀態不錯,他目前的“棋感”也非常好。他用了5分鐘左右,就把加藤先生的“小招”找出來了。

李小強發現:加藤先生選擇的這步“3路擋”。這步棋不僅本身就價值15目,更重要的是,這步棋好像還影響到自己白棋的“厚薄”。讓自己的這個“拆二加小飛”出現了死活問題,這就為黑棋創造了“揩油”的機會。

當然,所謂出現“死活問題”並不是說李小強的這塊棋會死。要說這種“拆二加小飛”的棋形也是非常有彈性的,想要做活根本不是問題。不過李小強發現,加藤先生發現的手筋,應該和棋盤不遠處另外一塊白棋有關。那塊棋雖然也不會死,但是畢竟還沒活透。這樣一來,李小強還真的找到了那步隱蔽的後續手段。有了那步後續手段後,加藤先生可以“兩邊揩油”,為黑棋爭取到5目棋左右的利益。

當李小強發現那個手筋後,整個事情的脈絡其實已經非常清楚。一步價值15目的棋加一個5目的後續手段,那當然大於一步17目的官子。這應該就是加藤先生的打算,也是整件事情的真相。

當然,事情並沒有完。作為李小強來說,他僅僅發現這個後續手段是不夠的。他必須想出解決辦法來,只有這樣才算成功。如果李小強想不出有效的抵抗手段,那麽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手便宜自己幾目棋。

事實上,在李小強長考的時間中。他用了5分鐘左右發現加藤先生的意圖。而剩下的時間呢?他其實就是在思考抵抗手段。他找到了嗎?

李小強認為:自己應該是找到了!因為自己運用的,是比“手筋官子”還要高深的一種收官方法。李小強運用的,那當然就是所謂的“復合官子”。用後世李石頭的話來說,這是一種“更科學的官子”。

當比賽進行到下午不到4點的時候,李小強的這次長考用去了20多分鐘。然後他開始落子。

在這個時候,李小強的同樣是“小招”。他的手法同樣很平淡,如果不了解事情真相的話,大家甚至會認為李小強的手法非常俗。

不過當棋盤上增加了4手棋,在區區兩個回合的交換以後。當加藤先生看到李小強搶到了那步“2路扳粘”,他搶到了那步價值17目的大官子。他開始搖頭苦笑。因為他突然意識到:在最近幾個回合的官子較量中,自己雖然還是有秀出“官子手筋”的機會,但是最後虧損的可能還是自己。

李小強剛才運用的,其實就是一種“復合官子”的下法。他用了兩步很俗的手法“先手定型”,他這兩步手法不僅很俗,其實本身也是“損著”。兩步棋總共虧損了1目棋左右。但是這2步棋的好處在什麽地方呢?其實就是為加藤先生施展手段增加了難度。

當然,加藤先生強行施展也不是不可以。不過這是有條件的,有了那兩步交換後。棋盤上有出現新的變化了。這讓李小強在另外一個地方又能自然而然的獲得3目棋的利益。

這樣繞來繞去太復雜了。還是做個簡單的算術題吧。等到做完這個算術題後,這裏面的得失就應該非常清楚了。

從加藤先生的那步“3路擋”算起,黑棋的收獲是什麽呢?那就是一個“後手15目”加“手筋官子利益5目”加“李小強俗手虧損的1目”。這樣通算下來,加藤先生的利益是21目。

而李小強的收獲呢?那就是一個“後手17目”加“黑棋施展手筋後自然而然獲得的3目”。這樣算下來的話,李小強的收益是20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