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他是上天派來的棋待詔(第2/3頁)

因此李小強剛和老人家聊天的時候,他就在那裏大談特談什麽“圍棋代表東方人思維方式”的問題。當李小強做足了準備工作後,他就提出圍棋是一種很好的交流工具。像“應氏杯”這樣的比賽不僅不能抵制,反而要全面支持,大力提倡。最好讓那些西方人都能了解一點圍棋,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了解中國文化,在打交道的時候也能進行更好的溝通……

當時的情況就是這個樣子的,當李小強把這一套說辭說給他老人家聽。他老人家好像就被李小強的“過硬理由”打動了。

必須承認,李小強的說法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提出的思路,其實就是和後世在世界各地開辦“孔子學院”的思路想通。因此他這樣的觀點很容易就被大家接受。而李小強夾雜的“私貨”,也就很容易就被推銷出去了。

現在看來,李小強的忽悠還是很有成效的。就在前段時間,文化部門弄出了一個“關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研討會。既然是說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嘛,那麽“琴棋書畫”肯定是少不了的。而吳清源先生和金老爺子他們,就是作為這個研討會的特約嘉賓被邀請到國內來的。

“……先生,這麽說來,您認為加藤先生和趙先生的棋都已經不行了嗎?嘖嘖,這兩位李少年真厲害啊,特別是我們的小強,這麽多名滿天下的超一流高手,在他面前都像是沒有抵抗之力啊。您認為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呢?還有,您認為他們兩位少年到底達到了什麽境界呢?”

在下午4點多一點的時候,半決賽的2盤棋其實都已經分出了勝負。李小強和李石佛都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優勢。對手幾乎不存在翻盤的可能。那麽這樣一來,李小強其實就穩獲一個決賽席位了。另外一個決賽權,要等到趙治勛和李石佛後天的決勝局較量過後才能知道。

問這個話的是金老爺子。作為一名業余棋手,他對棋盤上很多復雜技術上的問題其實是不怎麽關心的。他只是聽過高手分析後,他現在只知道李小強差不多已經贏定了。所以他現在顯得十分高興。而且作為一名中國傳統文化造詣很深的學者。他其實對“境界”之類的問題更感興趣。所以他才會這樣發問。

“是啊,比賽下到這個程度,可以認為小強和那個韓國少年都已經贏定了。這兩位少年真的十分厲害。如果隱去對局者名字的話,你根本就看不出他們下出來的棋是出自兩位16歲的少年之手。他們不僅下得非常沉穩,看上去也非常老練。反觀正夫和治勛呢?一個略顯急躁,一個行棋患得患失。因此下出來的棋都很僵硬。這樣一來,他們的輸棋也在情理之中了。至於你問他們到達了什麽境界?這個問題……呵呵……”

吳先生稍微停頓了一下之後,他笑著對金老爺子說道:

“對於這個問題,還是等小強出來以後,你親自去問他吧。我相信,他是一定有自己獨到見解的。我現在只能說,現在的小強,應該比19歲時候的我強多了。”

“哦!”

聽到吳大師這樣的回答,房間裏很多人都微微動容。要知道,當吳先生下出那盤“星,三三,天元”世紀名局的時候,那時候的吳先生正好19歲。那盤棋雖然是吳先生輸了,可是並沒有多少人會覺得秀哉會比吳先生強。因此吳先生拿現在的李小強和19歲的自己相比,這其實是一個很高的評價。

“有很多人都說,您把小強看成是自己的衣缽傳人。從小強的棋風來看,他還真具有您的一些特點啊。比如在‘棋風靈動’這一點上。小強是不是和您很像……”

“呵呵,我認為你們都搞錯了。小強的棋風是靈動嗎?我看不是這個樣子的。我認為小強最大的優點,其實就是他超出常人的慎密,以及他非凡的棋感。尤其是前面一點,這才是他強大的真正秘密。如果大家認識不到這一點的話,那麽很多人可能還是要在他的手上吃虧。小強那種慎密的思維,完全就不像一個孩子能擁有。因此在前幾年的時候,當小強向我請教,我當時是不敢答應他的。因為在這一點上,我自認為不如他。所以我不敢當他的老師……”

“……不瞞大家,在我的心目中,其實一直把小強當成我的良師益友。或者說,我一直把小強當成我的知音。我們修行的方法雖然不同,但是我覺得,我們追求的東西好像是一樣的。因此從這個角度說,大家把小強看成我的衣缽傳人也沒錯。雖然我誠惶誠恐,但是我希望是這樣的。現在就是不知道,我到底有沒有這個福氣啊……”

就在吳先生還像是自言自語的時候,李小強其實已經走出了對局室。吳先生後面這段話,也一字不漏的落在李小強的耳裏。也不知道為什麽,本來贏棋後心情不錯的李小強。這一刻也被另外一種情緒包圍。看著不遠處的吳先生,李小強現在感慨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