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失常(第2/3頁)

對於外界的變化大家可以先不管,但是關於圍棋界內部的變化,關於中國圍棋目前所處的環境,這當然就是值得大家思索了。

總體來說,現在的中國圍棋正處於一個轉型期。現在所有棋界人士都知道,以前那種“體工隊”制度應該是一去不復返了。圍棋的職業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但是話又要說回來,就目前的中國圍棋來說,“職業化”帶來的好處大家並沒有享受多少,反而是因為轉型期帶來的那種“陣疼”,目前的中國圍棋界才是真正感同身受的。要知道,任何項目所謂的“職業化”,其實就是“自己養活自己”的問題。必須承認,目前的中國圍棋,其實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例如在真實的歷史中,由於國家減少對圍棋的投入,除了最頂尖層次那些棋手沒有受到影響外。其他棋手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就在這幾年間,其實中國圍棋的後備人才也出現了斷層。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其實在中國棋壇有個現象很有趣,例如從3屆擂台賽的勝利到馬小飛奪得第1個世界冠軍,這中間大概是7,8年時間。而在中國圍棋“七小龍”之後,一直到古大力和孔二傑這一批棋手的崛起,這中間差不多也有6,7年時間。

那麽在這幾年中,大家能夠想起一位比較知名的國手嗎?應該是沒有吧。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雖然也有其他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還是因為最近幾年的“轉型期”造成。因為這種情況是很容易理解的。雖然說每年一度的定段賽還在舉行,每年也會產生不少的職業初段。不過很顯然,目前國內的那些職業初段,根本就稱不上嚴格意義的“職業棋手”。

一來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麽職業比賽可以參加。二來由於很多地方圍棋隊的消失。就算是這些人特別熱愛圍棋,他們也不可能把心思全部放在圍棋上的,他們必須考慮其他出路。這樣一來,當他們錯過了這個年齡段最佳的進步機會,以後再想提高當然是更加艱難。可以這樣說,這就是中國圍棋7,8年都沒有出現知名國手的原因。這不像後世的中國圍棋,光劃分“90後”和“95後”都還不夠,即便是劃分“95後”和“98後”,都可以組成好幾個小型團體賽。

當然,今世由於李小強的出現,中國圍棋的現狀要比前世好多了。因為對於一個競技項目來說,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個就是比賽成績,而另外一個呢,那當然就是需要有超級明星。關於這兩點,哪怕是那些最成熟的職業競技項目都不會例外。那就更不用說職業圍棋了。

在李小強之前,中國棋壇最大的超級明星當然就是聶旋風。他為中國圍棋點燃的那把火,影響力其實一直延續了幾十年。而現在的李小強呢?他在去年的時候奪得“富士通杯”冠軍,其實就在這股圍棋熱潮快要降溫的時候,就在中國圍棋目前比較困難的時候。又把這股火續了上去。

因此當李小強再次打入“東洋證券杯”決賽的時候。大家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對李小強的表現還是非常關注的。這麽多職業棋手聚在這裏,大家其實就很想看看:“李小強能不能再為中國圍棋添把火。”

這次的李小強能做到嗎?

不管李小強能不能做到,總之在這個時候,在大家還沒有看到棋譜以前,大家對李小強還是非常信任的。當然,這種信任並不是盲目的信任。這是李小強持之以恒,他多年以來優異的表現累積起來,讓大家養成了這種信任。

“來了來了,現在的棋譜傳來了,快在棋盤上擺上。根據我的經驗,越是重大的比賽,小強的發揮就越好,他越能展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小強這次又下出了什麽精妙的手段……”

下午2點半左右,俞彬一邊說著這樣的話,一邊興沖沖的跑進了設在申城的研究室。在他的手中拿著一張棋譜,不用說都知道,這是剛剛從韓國傳真過來的棋譜。因此聚在這裏的棋手紛紛圍了上去,他們在棋盤上把棋子擺上,然後開始研究起這盤棋局。

在這第1張棋譜上的手數並不多,目前總共還不到70手棋。因此大家很快就擺完。考慮到這個年代的比賽節奏,3個多小時下60多步棋,這樣的速度也不算特別慢。只是能讓大家感受到比賽雙方的落子謹慎。

當大家在擺棋期間,大家也並沒有說什麽。因為當棋局進行到這個時候,布局已經結束,現在再來談論什麽“序盤構思”問題純屬馬後炮。因此大家最關心的,其實是目前形勢的優劣以及後續的發展。不過讓人奇怪的是,即使大家已經把全部棋子都擺上了,大家也很長時間沒有展開討論,大多數人都在面對棋盤思索。良久,還是把棋譜傳進來的俞彬最先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