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好戲還在後頭(第2/3頁)

當然,這樣的比喻也許不合適。因為李小強很清楚,自己現在的變化,那肯定和“歷史的車輪”是沒有任何關系的。李小強唯一能確定的是:通過這兩盤棋的交手後,特別是通過第2盤棋的勝利後。那麽李石佛前世所有的記錄,就再也不會影響到今後的自己了。自己現在卸掉的包袱,其實就是自己從前世帶過來的“棋迷情結”。這才會讓李小強顯得如此輕松。

在這一刻,李小強能夠很清楚的感受到:贏下這盤棋以後,自己好像就和前世的歷史完全割裂。從今天開始,李石佛不會再是自己的“標杆”,他也不會再誘發自己內心的恐懼。自己更不會因為李石佛曾經的強大而感到害怕。從今以後,李石佛只會是自己一個平等的對手,一個有血有肉,真實而清晰的對手。

當然,這個對手依然非常強勁,自己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但是李小強認為這個已經不重要了,不管對手再強,只要自己不會心存恐懼就行。只要自己能夠做到這點,那麽自己就有信心繼續和他纏鬥下去,到任何時候都沒有任何問題。

因此李小強認為,這應該就是自己通過這兩盤棋的最大收獲。恐懼來源於什麽?恐懼來源於未知。通過今天這盤棋,李小強其實也能很明顯的感受到李石佛的恐懼。他恐懼自己的“奇思妙想”,他恐懼自己“棋盤巫師”的名頭。這也導致他在本局比賽中棋下得縮手縮腳,他的緩手和問題手接連不斷。他可能根據賽前制定的策略,以及第1盤棋的贏棋方法。他企圖“等”到一盤勝利。結果他發現“等”不到的時候,那個時候已經為時已晚,輸棋已成定局。因此現在的他才會那麽懊惱,他的臉也會憋得通紅。

可以想象,當李小強產生這樣的認識,當如此真實的一個李石佛呈現在李小強面前,那當然就會消除李小強的“未知”,進而消除他內心的恐懼。這應該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比賽結束後,等李石佛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兩人開始復盤。不過這盤棋在技術上其實沒有什麽好說的,對此兩位對局者也是心知肚明。更由於這個決賽並沒有下完,現在誰都清楚,真正的較量還在後頭。因此今天的復盤就像是走個過場,雙方簡單發表一點感想後就草草收場。

也隨著雙方的復盤結束。本屆“東洋證券杯”決賽第1階段的比賽也告一段落了。接下來的較量要到10多天後才繼續進行。有趣的是,這個時候無論是中國棋界還是韓國棋界,都認為這次“暫停”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在前兩盤比賽中,兩盤棋的質量其實都很差。兩人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狀態低迷。

尤其是李小強,在大家看來,李小強這兩盤棋的表現可以說是大失水準,這和他一貫以來的穩定表現不符。他第2盤棋雖然贏了,但那是因為他的對手比他下得更差。因此大家都認為他需要繼續調整狀態。而韓國方面是同樣的道理,李石佛在第2盤比賽中表現出來的異常,同樣是大家看在眼裏的。因此這次的“暫停”也讓雙方皆大歡喜。

“小強,我真是搞不懂你,你現在明明只下成一個1比1,我怎麽看你好像很興奮的樣子呢?真是奇怪了,我實在是看不出你有什麽值得高興的地方。”

說這話的是張大記者,這是在回國的班機上。後面3盤比賽還要在10天後才進行,因此李小強他們也不可能留在韓國連吃10天泡菜。回國是必須的。而且李小強這次回去,他並不是回京城,而是會飛往申城。由於在這個時候,國內的“天元賽”還在激戰正酣。國內的大部分高手都匯聚申城。出於備戰考慮,大家還是認為現在去申城好點。

在張大記者心目中,那他當然認為李小強比李石佛更強。考慮到李小強的“狀態”出了問題,因此1比1這個比分雖說可以接受,但顯然不是什麽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情。因此當張大記者看到李小強顯得很輕松,他甚至一副“收獲很大”的模樣。張大記者自然就會覺得奇怪了,因此他會有這一問。

“呵呵,這個事情是說不清楚的。我這樣跟你說吧,通過前面兩盤比賽,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我現在應該也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認為,雖然比分只是1比1,但是論收獲的話應該是我更大。我現在也對後面的比賽更有信心。我這樣說你明白嗎?”

“哦!你發現了什麽問題?是發現了李石佛的什麽弱點嗎?能不能說給我聽聽。”

看到張大記者一副兩眼放光的樣子,李小強覺得有點好笑。不過他顯然無法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只是笑著對張大記者說道:

“你的問題我現在不能回答。不過你到時候看吧。前面這兩盤棋,那只能算是遭遇戰或接觸戰,決定比賽勝負的因素有很多,也不可控。不過到了後面,那應該都是真刀實槍的硬仗了。到時候就是各憑各自的真功夫。我現在只能這樣跟你說,真正的好戲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