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提前出現的“小強長考”(第2/3頁)

不過話又要說回來,當一名職業棋手在比賽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多少人願意下成那樣。雖然說李石佛一直是個特例,他依靠自己強大的後半盤功夫,在後半盤實現反超的戰例比比皆是。但是他在上一盤比賽中,他肯定也見識了李小強同樣超強的後半盤功夫。可以想象,李石佛在第4局比賽之後,他同樣也會覺得後怕,他會覺得用自己慣用的贏棋套路未必保險。因此在今天的決勝局比賽中,他率先做出改變,他現在的想法也很好理解,他想在布局階段就下得積極一點,他有意注意一下實空對比方面的平衡,不讓自己一直處於一個“追趕者”的角色。以上這些,就是聶旋風他們對李石佛這步“變著”的解讀。

“真是有趣,有了石佛的這步棋以後,整個局面就會顯得比較均衡吧?那麽今天我們是會看到一盤‘功夫棋’嗎?如果真下成這樣的話,那我還是更看好石佛的,因為石佛什麽都會,對於這樣的‘功夫棋’,石佛同樣非常擅長。現在就讓我們看看,‘棋盤上的巫師’會不會答應了。”

面對李石佛的“變招”,除了中方人員在那分析裏面的深層次涵義外,韓國棋手這邊同樣也在議論紛紛。說這話的,是今天特意從漢城趕到比賽現場的徐奉洙九段。韓國棋手這邊的判斷和聶旋風一樣,雖然李石佛的下法總體上還是以“堅實”作為基調。但是他的這步棋明顯更加注重平衡。這種所謂的平衡,就是圍棋中“地”和“勢”的平衡。因此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開局很可能形成一種相對“均衡”的局面。而圍棋中所謂的“均衡”,說穿了,就是大家常常說的“功夫棋”。

說起來有趣,要說在目前的世界棋壇中,“功夫棋”其實還是主流。無論是日本“六超”他們的對局,還是中國聶馬他們的棋譜,這種較量“內功”的功夫棋比比皆是。唯有在韓國棋壇,由於他們最活躍的那幾位,例如曹燕子,徐奉洙和劉昌赫他們幾個,他們的棋風是一個比一個好戰,一個比一個暴力。要不是他們國內出了一個李石佛的話,一個在青年時代非常推崇林海峰和聶旋風的李石佛。那麽在韓國的國內棋戰中,類似於這樣的“功夫棋”反而比較少見。

“韓國棋手普遍好戰,不過據說這位李石佛是個異類。相對來說,他和很多中日棋手的棋風比較相似,他還是比較喜歡這種均衡局面的。從他贏曹燕子他們的棋譜來分析,應該說他也比較擅長這種局面。那麽小強呢?大家認為小強擅不擅長這種局面?或者說,小強願不願意配合對手的意圖?在這個決勝局中和對手較量一下內功?”

就在比賽還在上午的時候,面對李石佛的主動求變。李小強當然必須花點時間來尋找應對之策。不管怎麽說,現在畢竟還是上午,比賽才剛剛開始不久,還遠遠沒到勝負的關鍵處。那麽觀戰室的氣氛就不會那麽緊張。就在李小強還沒有落子的時候,大家開始猜測起李小強下一步的選擇。

可以這樣說,盡管現在是李石佛主動求變,盡管大家也認為他比較擅長今天這樣的局面。但客觀分析棋盤上的形勢,也沒有人認為李石佛的黑棋現在就已經占據優勢了。李小強現在做出的選擇,可能只會導致棋盤上出現不同的格局,暫時不會影響棋局的優劣。因此大家探討起這樣的問題,大家還是顯得比較輕松。

“這有什麽好討論的?只要是到了棋盤上,小強那就是一個極端主義分子,大家可以回顧一下他的光榮歷史,他就好這一口,在這方面他也是劣跡斑斑。大家說是不是這樣?因此要我說啊,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什麽好考慮的,即便按照普通的進行,小強也沒有不好的理由,但他肯定會想辦法打破這種均衡……”

聽到張大記者說出這樣的話以後,在場的中方人員都笑了。的確,自從李小強進入職業棋壇一來,特別是他進入職業棋壇的初期,由於李小強非常清楚自己的“功力不足”,因此他總是喜歡把局面導向復雜化。雖然在最近一兩年來,李小強下棋沒有以往那麽“極端”了。但是他留給大家的印象還在。而且李小強的很多勝局,往往都伴隨著很多很激烈的變化。那些極端手段給人的印象是如此的深刻。像什麽“不戰而屈人之兵”之類的東西,在李小強以往下的圍棋中幾乎是難得一見。那麽這樣一來,不擅長下“功夫棋”,至少是不喜歡下“功夫棋”。是李小強留給很多人的印象。

“呵呵,要說小強不喜歡下功夫棋,這倒是有這種可能。但要說小強不擅長下功夫棋,如果要有誰存在這種想法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我發現當小強在國內棋戰中碰到馬小的時候,或者碰到錢大的時候,他就非常喜歡和他們兩位下功夫棋,而且就算是單純較量內功的話,小強和他們兩位也是勢均力敵。比如在去年,小強和馬小下了2個五番棋,兩人各取一個頭銜,基本算是平分秋色。在那兩個番棋賽中,兩人就多次出現比拼功力的場面。這就是一個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