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破解(第3/4頁)

沒錯,在兩位高手的評論中,其實就已經點明了李小強破解“試應手”的思路。而李小強的思路其實很簡單,說穿了就是4個字。這4個字就是:

擴大棋盤!

在聶旋風的話語中,他為什麽會說李小強的這種下法非常符合棋理呢?這其實還是要從“試應手”這種手法的性質說起。

說到圍棋中的“試應手”,很多人的第1反應,都認為這裏面包涵了一種“後發制人”的思想,這在圍棋中是一門比較高深的學問。但是有很多人或多或少會忽略“試應手”的另外一個屬性:

那就是“試應手”本身的這步棋,它必須是一步絕對先手!換句話說,一步真正好的“試應手”,那應該是對手的“必應之著”,只有這樣,你的“試應手”才能發揮出效應。

在這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很多棋友都知道,2路托在人家一個“無憂角”上面,這可能是圍棋中最常見的“試應手”吧?正因為這個手法很常見,圍棋界對各種應對的方法研究很多,可以說每一種不同的應法都會帶來不同的走向。但是大家要注意了,大家在思考的時候,一般只會考慮“怎麽應”的問題,而從來不會考慮“不應”的問題。

這說明什麽呢?這其實就說明,這步“二路托”的“試應手”在通常情況下一定是一步絕對先手。

這種情況其實也很好理解,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不應”的情況,假如你“不應”的話,人家只要往“3,三”的位置一扳,就能廢掉你這個“無憂角”。現在就先不管具體的目數是多少了,單從棋子效率來分析,你一個“無憂角”花費了2手棋,假如你敢不應,那就相當於人家用2手棋廢了你2手棋,你在這個局部虧損了1手棋以上。這在下圍棋的時候一般是無法容忍了。

因此可以這樣說,圍棋中只要能夠被稱為“試應手”,那就一定是“必應之著”,你只能考慮怎麽應的問題,而不能考慮不應的問題。

其實說起來很有意思,說到“試應手”,不僅圍棋中的“試應手”是這樣,現實生活中的“試應手”同樣是差不多的意思。想當初李小強想對林夢雨“試應手”的時候,他為什麽遲遲不敢下呢?他最擔心的是什麽呢?其實如果林夢雨當時就回應的話,那麽無非就2種結果,一種是答應,一種是不答應。說實話,估計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在這樣的問題上,只要女孩子有回應,那麽都好辦,無論是答應或者不答應,其實都不是問題,只要有回應就有希望。真正需要擔心的,是人家對你根本沒有回應,用圍棋的術語來說,人家來個“脫先他投”,這才是真正讓人尷尬的地方。李小強當時就是擔心這個,所以他想了幾年都沒敢對林夢雨“試應手”。

說了這麽多,現在的問題應該就很清楚了吧。你要確保你的“試應手”是一步好棋,那你就必須保證你這步棋是絕對先手,確保對手必須有回應,這樣才能取到效果。假如你能在棋盤上找到一步價值更大的棋,可以對對手的“試應手”不理不睬,那麽對手的這步棋自然就沒有什麽作用。

我們同樣可以用這步“二路托”作為例子,在什麽情況下這樣的棋可以不應呢?我們可以假設在棋盤上正在打一個“天下大劫”,有某一方沒有劫材了,他用這步“二路托”作為劫材,那麽你當然可以不應。因為一個“天下大劫”的價值,當然要比“虧損2手棋”的價值更大。

因此現在的情況就非常清楚了,李小強就是在棋盤上找到了一步價值更大的棋,他現在反而讓李石佛無法脫先,那麽這樣一來,李石佛的“試應手”自然而然就無法發揮應有的效果。

當然,目前的棋局肯定沒有“天下大劫”那麽簡單明了,否則研究室的棋手肯定早發現了。正是因為李小強的這步棋非常巧妙,也非常隱蔽,連研究室內這麽多高手都沒有發現,所以曹燕子才會感慨“李小強制造頭緒的才華天下一品”。

“我現在看出來了,有了小強的這步‘擠’之後,他可以強行分斷黑棋的大龍,他確實在棋盤上制造出很多頭緒。但是這步棋的作用有那麽大嗎?他在另外一個地方畢竟欠了一手棋,現在恐怕還不能夠認為小強優勢吧?”

“呵呵,現在沒人認為小強優勢,但說小強現在已經打開了局面,那應該是肯定的。而且可以預見的是,有了小強的這步棋以後,整個戰鬥對小強有利,整個局勢將向小強這一方傾斜,這點應該是肯定的。”

“哦?為什麽這麽說呢?”

“先機!小強搶占了先機!你注意到沒有,小強這步棋不僅破解了對手的‘試應手’,他讓對手無法脫身。更重要的是,由於小強是搶先動手,那麽在原本比較膠著的戰鬥中,小強能夠一舉占據主動,這應該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