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七賢勢(第2/3頁)

那麽現在的李小強,他到底在想什麽呢?他這次又是準備怎樣回答呢?

沒錯,今天的李小強,他確實不想像過去那樣敷衍了。他想趁這個機會,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古棋的一些思想,一些理念。他想好好闡述一下自己對中古棋的理解。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經過這麽多年,李小強自認為自己已經對中古棋足夠了解了,最起碼在這個世界上,有自己這個水平的棋手,能比自己更了解中古棋的並不多。但是直到今天,李小強在看待中古棋的問題上,他對中古棋水平的高低,依然是持一種“不可知論”。

李小強認為,由於規則的不同,計算勝負的方法不同,中古棋和現代圍棋其實有很大的不同,這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玩法。用個簡單的比喻,如果把圍棋這門藝術形容成一座山峰,那麽無論是中古棋也好,現代圍棋也好,其實就是在沿著不同的道路向山頂攀登的過程。

這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可以沿著北坡攀登,也可以沿著南坡進行。可以肯定的是,這兩支“登山隊”肯定都還沒有到達頂峰,那麽在歷史中曾經出現過得這兩支“登山隊”,是誰曾經到達的高度更高呢?由於沒有很有效的工具來比較,來衡量,其實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必須實事求是的說,最起碼在李小強心目中,他認為是這樣的。比如李小強捫心自問,按照自己現在的水平,如果真碰到古代那些頂尖國手,碰到黃,範,施中的某一位。李小強固然不會認為自己就一定會輸得很慘,但自己就一定有把握贏人家嗎?李小強發至內心的認為:自己根本就沒有任何把握。

而且李小強絕對不會像後世某些“中堅棋士”說的那樣:“如果碰到古代這些棋聖,他有信心贏人家……”

李小強心裏清楚,支持“今必勝古”的一條最有力論據,其實就是所謂的“進化論”,有很多人下意識的認為:圍棋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代以來,職業圍棋制度已經非常規範,那麽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這麽多年的知識積累,今人已經站在古人的肩膀上。今人比古人高,那根本就是不用懷疑的。

好吧,李小強承認這樣的觀點符合常識,也符合大部分人的普遍觀點,這也是在現實生活中,“崇古派”永遠都只占少數的原因。但是李小強恰恰認為,這種不經過大腦的所謂“進化論”,很可能就是最站不住腳的論據之一。

先不說圍棋這門藝術的特殊性,“知識積累”未必就比“個人天賦”更有用。如果你非要強調“知識積累”高於一切,這恐怕就在現代的職業圍棋圈中,都能引來很多的反對聲音。哪怕就是“進化論”本身,恐怕也未必適合圍棋界的特殊情況。

大家知道,所謂“進化”,所謂“知識積累”,這裏首先要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必須要有繼承,或者說是必須要有傳承!你必須先繼承了好的東西,這樣才有“積累”。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談得上提高和發展。

那麽在圍棋這個遊戲中,現代圍棋對中古棋有“繼承”嗎?沒有的!現代圍棋和中古棋,他們各成體系,有各自完全不同的思想和理念,其實是兩條完全不同的獨立道路。既然現代圍棋對中古棋談不上“傳承”,那麽所謂的“進化論”又從何說起呢?

在李小強看來,中古棋由於有“座子制度”,那麽在開局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局限性。這也導致了中古棋的局限性。但中古棋的一些理念,一些優點,恰好有是現代職業圍棋的缺失。

所以李小強現在思考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用一個什麽樣的方法,來說明中古棋的優點,來說明中古棋和現代圍棋一些明顯不同,從而避免一些無聊的口水之爭呢?”

在大庭廣眾之下,在今天這樣的場合中,作為全場焦點的李小強,他思考起了這樣一個問題。因此很自然的,至少在張大記者眼中,現在的李小強,他好像又在那裏習慣性走神了。

好在這次李小強沒讓張大記者擔心多久。因為在這一刻,李小強突然想起自己在前世看過的一個帖子,一個可以很好用來闡述中古棋理念的一個帖子。因此他迅速有了決斷,整個人也恢復了正常。

“感謝後世的網絡,用這樣一個例子,應該就能很好的回答這個記者的問題吧。嗯,不錯不錯,舉這樣一個例子,好像還能證明俺李大天才的見多識廣,這恰好配得上我現在的身份和地位……”

打定主意之後,李小強面帶微笑的來到一塊棋盤邊。他一言不發,開始在棋盤上擺起棋來。

見到李小強的舉動後,周圍的棋手和記者面面相覷,一時不知道李小強想做什麽。不過有不少人很快就意識到,李小強這是想“擺棋說話”啊。看這個樣子,李小強現在是想借助棋盤,來回答剛才這位記者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