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晉升九段(第3/4頁)

“一位天賦卓絕,才華橫溢的棋手。”

“還有什麽樣的棋手能讓我們的世界冠軍如此感興趣呢?”

“當然有,這樣和你說吧,這位棋手的棋極有特點,他在某些方面的天賦,我是遠遠自嘆不如,尤其是他制造頭緒,把握戰機的能力。或者說他擴大棋盤的能力,天下無出其右者。在我看來,在古往今來所以的頂尖棋手中,單從這方面的才能來說,可能也就黃龍士能夠和他抗衡了,其他人可能都要差點。”

“啊!還有這樣的棋手?那他到底是誰呢?”

“啊?咳咳……沒……我什麽都沒說,我剛才就是在胡言亂語……”

等李小強回過神來,他自然是對自己的話矢口否認。不過在李小強的心目中,手創“僵屍流”的李石頭,他擴大棋盤的能力確實是天下一品,他的“攪局”能力,他在這方面的才能,可能也只有中國古代棋聖黃龍士前輩能夠與之抗衡。李小強甚至認為:單從這方面的才能來說,可能連吳清源先生都要差點。

為了掩飾自己的走神,從陳超越手中接過九段“免狀”之後,李小強又和其他人一起東拉西扯,說說笑笑。大家甚至一起回顧起當年吳清源先生升九段的一些趣事。

要知道,在吳先生那個年代,九段可沒有現在這個年代這麽泛濫。而且吳先生升九的道路,很是經過了一番波折,在那期間發生的一些事,很是引起了吳先生的一些牢騷和不滿。

在日本舊時代,九段只能有一個,也就是所謂的“名人既是九段”。當最後一個“名人”秀哉隱退之後,日本圍棋也處在一個體制變更的年代,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九段。那時的吳先生水平已經非常高了,基本上已經是日本圍棋事實上的第1人。不過他那時也只有八段。

如果是一直沒有九段的話,那倒也沒有什麽。因為在當時很多人心目中,“名人既是九段”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吳先生作為一位中國人,自然沒有多少人願意他成為“日本名人”,這應該也是可以理解。因此在秀哉隱退直到去世後的相當長時間內,日本圍棋界也沒有九段。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40年代末,在現行升段賽制下第1位真正意義的九段終於產生了,那就是藤澤庫之助先生。因此可以這樣說,藤澤庫之助是第1個“打”出來的九段,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是推舉出來的九段。

不過事情有趣就有趣在這個地方,當藤澤庫之助先生成為第1個九段之後,他是日本棋院所屬棋手,日本棋院按照以往固有的慣例,想把藤澤庫之助推舉為“名人”,這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因為從絕對實力來說,大家都公認吳清源先生要強於藤澤庫之助先生。如果讓藤澤庫之助先生成為“名人”,那總是有一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一個不是實力最出類拔萃的人成為“名人”,那總是不能服眾。那麽要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下爭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吳清源VS藤澤庫之助的十番棋也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不過就在籌備這個爭棋的時候,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兩人的“棋份”問題。因為當時的吳先生還只是八段,按照那個時候的規矩,不同段位之間的對局,那是無法按“分先”的方法來舉行。在正常的情況下,九段和八段下棋,必須按照“先相先”的棋份來下棋,也就是說在3盤棋中,八段有2盤是執黑棋,一盤執白棋。可是具體到他們兩位棋手之間,大家又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大家都公認吳清源先生的實力更強,如果還要讓他委屈接受“下手”的身份,這顯然也不合理,這樣的比賽下起來也沒有什麽實際意義。因此為了解決這個棋份問題。日本棋院特別主辦了一個“吳清源對高段者總對抗十番棋特別決戰”,作為吳清源先生的升段考核。

在這個比賽中,日本方面特別組織了當時最優秀的10位六到七段青年棋手,來和吳清源下10盤棋,如果吳清源能夠獲得勝利,就讓吳清源升九段,從而解決吳清源VS藤澤庫之助十番棋的棋份問題。

必須承認,對於這樣一個解決辦法,吳清源先生其實是有牢騷的,他曾經自嘲的說過:在圍棋界,一般只有高段位者來考核低段位者,也只有他這樣的,明明水平最高,卻還要接受低段位者的考核。

也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吳清源先生在這個比賽中含怒出手,一點都沒有留情面。要知道,這個10人陣容也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包括坂田榮男等當時日本棋壇最優秀的青年棋手都出現在這個陣容中。可是就是這樣一個陣容,還是以“先相先”的棋份下棋,依然無法阻止吳清源先生的狂勝。最終結果是以吳清源8勝1負1和的戰績結束比賽。這樣一來,日本方面也就無話可說,只好讓吳清源先生也升為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