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還是碰上了(第2/3頁)

而諸位前輩,面對沖勁十足的後生時總要作出一副淡定安然之態,盯準耍得興起的年輕人不可避免的紕漏,一拳放倒,然後故作淡定,語態從容,洋洋得意地說道:

“瞧,老家夥的功力。”

好吧,這就是在這之前的職業棋壇,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棋手成長的規律。在真實的歷史中,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李石佛的出現。

當大佬們拿這個套路調教李石佛的時候……

這是多麽慘烈和有趣的一幕啊,大佬們安全度過了布局、序盤與中盤,心裏納悶怎麽沒啥波折捏,擡頭看了看對面這個小孩呆滯的面容,一絲不安在心頭微微顫動。

他們猛然發覺已深陷這個奇怪少年的官子迷宮!

退卻,不斷退卻,仿佛著魔般跟著石佛亦步亦趨,進入官子前明快簡潔的取勝之路一片朦朧,直到將大優之局送至半目敗。

與其將計算力用於攻殺,不如拿來計算靠譜的官子,在李石佛的圍棋觀中,畢竟攻殺可以規避,官子在所難免,這就是李石佛的選擇,這就是他為自己選擇了贏棋方向。

到了今世,整個世界棋壇的格局當然更不同了,因為世界棋壇多了一個李小強!

李小強洞悉這種情況,從本質上說,李小強選擇的修行道路是和李石佛一樣的,都是先從後半盤做起,鞏固自己的後半盤技術,這是一切勝利的基礎,然後從後往前推,慢慢提高自己的中前盤技術。

和李石佛不同的是,李小強還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他的見識,在他的腦海中,有各種各樣來自後世豐富的“套路”。

李小強也清楚,自己的那些“套路”,這些不是真正的才能。和聶旋風那種真正的“功力”是不能比的。但是這些“套路”能迷惑很多人的眼睛,尤其是具體到一盤棋的時候,一個“套路”下了,很可能威力巨大,讓人防不勝防。

除了這個,還有李小強從中古棋中吸取的營養,這讓他的思路更開闊,發力點也更詭異,現在的李小強,他往往能從別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發力,讓人猝不及防,往往一個局部戰鬥下了,很可能就已經獲得優勢。這正是印證了那句話,不怕你算不到,就怕你沒往這個地方去想。

變幻莫測的序盤,詭異的發力點,以及精準無誤的後半盤,這就是當下人們對李小強的認識。這一切看上去都是非常美好。因此當絕大多數棋手碰到李小強的時候,都會覺得很頭疼。這也讓整個世界棋壇對他的評價很高。“棋盤巫師”的名頭也就是這樣得來的。而“石佛”的名頭,現在也要暫時籠罩在“巫師”的陰影之下。

當然,李小強的棋並非沒有缺陷,而他最大的缺陷,其實就體現在他對圍棋的理解上,對圍棋的判斷上。換句話說,李小強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他的“功力不足”。

功力不足套路彌補。

這在對付其他棋手的時候,這一招或許可以。不過當他用這一招對付這個年代其他頂尖棋手,特別是像聶旋風這種序盤功夫超強的頂尖高手,尤其是大家對他棋路比較熟悉的時候,這一招就沒那麽好使了。

比如在天元戰前3盤他對上聶旋風,李小強無一例外都是被人家在序盤就拉開差距。他的“套路”碰到真正的序盤大家,效果一點都不明顯。更重要的是,聶旋風本來就是一位非常擅長轉換的棋手,在比賽中,當李小強意識到自己落後,憋住一口氣準備對對手施以重拳,卻往往被對手以行雲流水般的招法繞開。讓李小強的重拳拳拳撲空,像是打在水裏,根本就取不到什麽效果。這讓李小強很郁悶,也讓李小強對自己的水平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

因此李小強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現在的棋也許是很不錯,但是遠遠還沒到獨步天下的地步。當然,在如今這個年代,每個頂尖高手好像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但好像都有各自的弱點,因此才說這是個沒有絕對王者的年代。

李小強和張大記者在下面聊天,“應氏杯”第1輪的抽簽結果也差不多出來了。

本屆“應氏杯”一共24位棋手參加,其中中國棋協所屬棋手7人,日本棋協所屬棋手8人,韓國棋手5人。其他名額就被其他地區棋手瓜分。

當然,中國人舉辦的比賽,日本棋手名額會比中國還多,那是因為這裏面有幾位台灣棋手。例如林海峰先生和王立誠先生,他們是日本棋協所屬棋手沒錯,但這次都是代表台灣參加比賽。

和第1屆相比,本屆比賽最大的變化,是韓國棋手增加。第1屆比賽的時候,韓國本土棋手只有曹燕子一個,這也曾引起韓國棋手的抗議。到了本屆,韓國棋增加到5位。應老先生這次邀請了韓國棋壇的“四大天王”和“排名第5”的梁宰豪參加本次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