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十強戰(第2/2頁)

就像日本的7大新聞棋戰那樣,哪怕到了後世,日本的圍棋實力已經被中韓甩開了一個身位不止。但是他們國內穩定的棋戰,棋戰的內涵和底蘊,依然讓中韓圍棋乃至棋迷羨慕不已。

因此當李小強知道了熊國濤他們的意思後,李小強首先想到的,就是想讓自己的家鄉來接手主辦中國圍棋“十強戰”。

在李小強看來,“十強戰”這種比賽其實很有特色。和一般的頭銜戰不同,“十強戰”最大的特點,是有一個和棋迷的互動環節。就像NBA的全明星賽一樣,能夠出戰的選手,都是由棋迷選出來的。

在真實的歷史中,中國圍棋“十強戰”並沒有撐多久,過上幾年就消失了。在日本圍棋歷史上,其實曾經也有一個類似賽制的比賽,他們叫“專業棋手十傑戰”,不過這個比賽也沒有支撐多久。

分析這種賽制沒落的原因,應該是受到這個年代環境的限制,或者說,這種賽制沒有趕上一個好年代。

在如今這個年代,棋手之間的“新陳代謝”非常緩慢。可以設想一下,每年選出來的十強,陣容幾乎和上一年沒有什麽變化,就算有,最多也就一兩個,而且很可能是排在最末位的那一兩個,前面的基本不動。翻來覆去總是那幾個老面孔,沒什麽新意。投票還沒開始,大家差不多都能猜到是那些棋手出戰。這樣一來,棋迷自然就會厭煩,而主辦者自然也會失去繼續舉辦下去的興趣。

再說了,目前互聯網時代還沒有到來。棋迷想投一張票,還必須在雜志上剪下選票,用郵寄的方法投票。這樣做不僅棋迷麻煩,組織者記票工作也很繁瑣。因此很可能就是這兩個原因,讓中日兩國的“十強戰”或者“十傑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只要過上幾年,情況就會不一樣了。首先是互聯網的普及,讓投票和記票工作都很方便。再隨著棋手成長周期變短,棋界“改朝換代”的速度也會加快。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拿最新的中國棋壇來說,假如要舉辦新一屆中國圍棋“十強戰”的話,誰能確保最終的入選陣容,會和自己的選票完全一模一樣呢?恐怕沒人敢打這個包票吧?

因此李小強認為,讓自己的家鄉贛源省主辦這個“十強戰”,其實還是很有前途的。首先一個,“十強戰”並不是真正意義全部棋手都能參加的棋戰,參賽棋手不多,因此費用不多,適合贛源這樣的窮省。

另外一個,比賽規模不大,但參賽的畢竟是明星棋手,比賽的影響力也不會小。比賽只要有影響力,那組織者自然也會跟著受益。

說實話,李小強能想著讓自己的家鄉來主辦“十強戰”,其實也是受到後世中國圍棋“天元戰”的啟發。在李小強看來,日本新聞棋戰的模式雖然很好,但他們的模式未必適合中國的國情。真正適合中國的棋戰模式,可能還是要像後世的“天元戰”那樣。“天元戰”和地方政府結盟,一個小小的同裏古鎮,就能把天元戰辦得有聲有色。辦得超穩定,而且雙方都因此受益,這其實就難能可貴。

比如像李小強這樣的棋迷,他能知道同裏這個江南古鎮,其實就是因為天元戰,也正是因為天元戰,在比賽期間,李小強還去過同裏2次,為當地增加了那麽一點點微薄的“雞地屁”。

那麽在贛源呢?其實也有類似的條件。比如贛東北那個號稱“中國最美鄉村”的地方,現在這年頭是沒多少知道。不過只要過上幾年,等大家的腰包稍微鼓起來一點,等國內的交通狀況變好,等大家有興趣出門旅遊,這個地方的名氣就會變得很大。

李小強甚至認為,和同裏相比,這個地方還有一個優勢。再怎麽說,這裏和圍棋還有那麽一點淵源,那個地方,原來是屬於古徽州的,是中古棋“新安派”的老巢。李小強一直頂著一個“古棋傳人”的名頭,理所當然要做一點貢獻。

李小強現在做的,就是爭取讓中國圍棋“十強戰”落戶贛源,並常年不懈的辦了下去。而今年的“十強戰”最後排位賽,就是邁出的第1步。

在最後的排位賽中,將由李小強和聶旋風爭奪冠軍。從吸引眼球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是再好不過的結果。也難怪熊國濤喜形於色。

“十強戰”最後決賽開始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5月下旬。李小強對陣大竹英雄的“富士通杯”8強賽很快就要開始了。不過在這之前,李小強要回一趟家鄉。他要先和聶旋風做一個小小的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