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變幻流(第2/3頁)

“哦?拿過來瞧瞧,看看日本人是怎麽說的。”

見張大記者進來,馬小飛和劉大錘笑嘻嘻的接過雜志翻看。在中國國家圍棋隊,大多棋手都懂一點日語,像李小強這樣不懂日語的很少見。不過日語中大量使用當用漢字,再加上各種棋譜和圖片,連蒙帶猜也能看懂一點。

見馬小飛和劉大錘在那興致勃勃的翻看,李小強也裝模作樣湊上去。在這最新一期“棋道”雜志中,登載了一篇比賽長評,這場比賽,正好是李小強在“應氏杯”中淘汰趙治勛的那場比賽。

棋評是以對話形式進行的,李小強注意要:棋評的主講者居然是藤澤秀行和小林光二2位日本棋聖,再輔以依田紀基和小松英樹等年輕棋手。棋評的篇幅也很長,可見“棋道”雜志對這篇棋評的重視。

“呵呵,這篇棋評都說了些什麽?他們是怎麽看待這場比賽的?”

簡單的東西能看懂一點,但是具體的日本文字,李小強就抓狂了,因此他有此一問。劉大錘沖李小強一笑:

“還能有什麽,不就是你把他們贏得太狠了。你要知道,目前日本最強的兩位,就是小林和趙治勛,可是到目前為止,他們兩位在你手上開不了和。你說他們郁不郁悶?這盤棋評,無非就在分析你這家夥到底厲害在哪裏。也沒有什麽新意,這裏面的話啊,其實從去年開始,都已經是陳詞濫調了。”

“趙治勛在‘變幻流’中迷失自己……”

這個時候,馬小飛也笑嘻嘻的過來湊熱鬧:

“……這個‘變幻流’是小林光二說出來的,他在文章中對你大加表揚,說你在這盤棋中,‘小林流’居然用得比他還好,他對此深表佩服。還說你的棋路變幻莫測,讓人很難捕捉到你的弱點。所以他才把你的棋稱呼為‘變幻流’。行啊,小強,你現在可是夠威風了。你要知道,在外號中加個‘流’字可不簡單,在日本人看來,你現在已經是開宗立派的一代高手……”

“嘿嘿,小林光二說的不算數……”

李小強心裏得意,口裏卻在謙虛。李小強心想,目前還好不是網絡年代,不管怎麽說,這個“變幻流”起碼要比什麽“僵屍流”或者“地溝流”好聽多了。這如果要是網絡年代的話,也不知道廣大棋迷能給我整出什麽外號。

“……小林的話哪能聽啊,我贏的可是趙治勛,在那個時候,無論誰贏趙治勛,都相當於幫他出氣。他幫我說兩句好話應該的,他這樣表揚我也合情合理,大家說是不是?”

“哈哈哈,看你這家夥嘚瑟的……”

見李小強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旁邊的馬小飛忍不住開口打擊他:

“嘿嘿,我說小強啊,這個‘變幻流’叫起來是好聽,不過依我看啊,日本人也沒安什麽好心。在早些年頭,日本也有一位棋手被人稱為‘變幻流’,所以你這個嘛,充其量算是‘變幻流二世’。而且你別忘了,那位‘變幻流’最後是什麽情況?稱呼你為‘變幻流’,這分明是在咒你嘛,可笑你自己還在那洋洋得意。”

“啊!?”

李小強仔細想想,發現還真是這樣,剛才的好心情頓時煙消雲散。

在圍棋界,有不少媒體喜歡把棋手分為2大類,一類是感覺派,或者說是藝術派,一類是實戰派,通常也稱為勝負師。如果真要較真的話,這樣的分類其實根本就不靠譜。不過沒有辦法,既然大家都這樣分,叫的時間長了,大家也就習慣成自然。

像這樣的分類,在有些棋手上不好分,比如像吳清源先生,你根本就不好說他到底是藝術派還是勝負師。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吧。但是在另一部分棋手上,這樣的分類好像又恰如其分。

比如像藤澤秀行,像大竹英雄,他們是標準的“藝術派”。而小林光二和趙治勛就和他們相反,他們是“勝負師”的典型。

在早些年的日本棋壇,“華麗秀行”雖然作為“藝術圍棋”的代表被人稱道。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當年,還有兩個“藝術派”也很有名,他們兩的名氣不比藤澤秀行的名聲小。

其中一位,是被人稱為“局部感覺天下第一”,“無冕的帝王”,“棋精大師”的娓原武雄先生。

而另外一位,就是被稱為“變幻的山部”,“山部魔術師”的山部俊郎先生。

馬小飛剛才說的“變幻流一世”,指的就是這位老先生。馬小飛為什麽用這位老先生來取笑李小強呢?這是因為這位老先生名氣是很大,但職業生涯的成績就有點拿不出手。這位老先生的最好成績,應該是獲得過日本“本因坊戰”的挑戰權,不過現實很殘酷,他在那屆“本因坊戰”中,被坂田榮男4比0零封。成就了坂田榮男在“本因坊戰”決賽中一波17連勝的大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