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聶馬收徒(第2/2頁)

“……這個地方,就猶如一個定時炸彈,我根本就無法確保什麽時候能夠不出昏招。如今的世界棋壇,由於韓國圍棋的崛起,競爭已經是越來越激烈。大家知道,我身上還有一個國家圍棋隊總教練的職務,我將來的工作重點,可能要往這方面轉移了。希望能夠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高水平棋手……”

“……當然,現在的我還不會離開職業一線。不過就算我離開,我認為也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因為我們國家還有李小強,還有馬小飛。按照他們目前的實力,他們不會遜色於這個年代任何棋手。尤其是李小強,我對他居於厚望,我認為他非常有希望成長為一位劃時代的大棋士……”

從1984年第一屆中日圍棋擂台賽算起,到今年剛好10年。在這10年當中,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聶旋風一直是中國圍棋的頂梁柱和主心骨。到現在,聶旋風覺得累了,他對外界公開表態。說自己將來的重心,會放在培養年輕棋手上面。並流露出自己將逐漸淡出職業一線的意願。

對此,外界的反應普遍覺得可以理解。因為現在的聶旋風已經40剛出頭。雖說過去圍棋界的普遍觀念:認為這樣一個年齡段,應該正好是職業棋手的成熟期。但是近年以來,圍棋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反應到具體的對局中,就是比賽的節奏越來越快,比賽的強度也越來越大。像聶旋風這樣的身體,確實已經很難承受高密度的職業比賽。

過去林海峰先生就曾經說過,他每下一次大勝負,大概要減輕體重三公斤,比賽對棋手身體的消耗可見一斑。到了現代,雖然對局時限較之以前已經是大大縮短,可對局密度卻大大增加了。特別是像聶旋風這樣的,他曾經就有遭遇意外難局,雙耳突然變紅的記錄。那一瞬間,血液急速上湧,心臟和血管所承受的壓力和沖擊力還真未必是任何人都能承受。

歸根到底,現代圍棋拼的不僅是棋力,還有體力。對於這個現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棋手看得很清楚。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聶旋風雖然流露出逐漸淡出職業一線的意願。但畢竟說得含含糊糊,他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表。不過讓李小強意外的是,歷史中很有影響的“聶馬收徒”事件,現在好像提到了議事日程。

在李小強的記憶中,真實歷史中的“聶馬收徒”好像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聶馬的首批徒弟,自然就會在中國圍棋“八駿”除李小強之外中產生。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傳幫帶”制度,其實在中國棋壇延續了有一段時間。

例如“小虎輩”的那群棋手,古大力的師傅依然是聶旋風。謝赫的師傅就是曹大方,而孔二傑的師傅則是劉大錘。據說之所以讓劉大錘帶孔二傑,是因為少年時候的孔二傑和劉大錘棋風很像,走的都是“力戰”的路子。當時沒人能夠想到,後來的孔二傑,會變成一個標標準準的“控制流”。

“如果有可能的話,等小虎輩這些棋手入段後,我也搶幾個人來帶帶吧。不過我估計我搶不贏……對了,後面還有小豹輩,到了他們那一輩,那我無論如何都要搶幾個,好歹過把師傅的癮再說……”

一時間,李小強沉浸在別人叫他“李老師”的美夢中。

不過就在此時,“李老師”的美夢並不能夠持續多久。因為李小強非常清楚的知道,目前自己都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如果無法解決自己技術上短板,那自己還真不好意思當人家的“李老師”。

離開人群後,李小強再次拿出吳清源先生送給自己的那一摞文稿。

“這些東西,真能解決我面臨的不足嗎?為什麽我這段時間運用的效果這麽差呢?”

一時間,李小強陷入了沉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