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相互檢閱(第2/3頁)

“老大的棋還是那樣,變幻莫測,灼灼逼人。”羅神豬首先發表意見。

“李石佛的棋同樣一如既往,招法猥瑣,卻讓人感覺無從下手。”常韌聖接著評價。說完這兩句話後,兩人同時一愣。

“哈哈哈哈。”

不大的研究室響起一片歡快的笑聲。的確,從上午的進程來看,其他還看不出什麽端倪,不過兩人的風格倒是展現得淋漓盡致。接近中午封盤時間,國青隊另一位棋手周大洋說道:

“不管怎麽說,這個李石佛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老大的棋我們都領教過。平心而論,假如是我和老大比賽,我早就被這些招法繞暈了,根本就是無所適從。而李石佛的很多應對招法,同樣每每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經常會讓我覺得‘這樣下也行嗎?這個地方還不要反擊?’可偏偏就是這些貌似猥瑣的招法,效果卻出奇的好。最起碼從全局上來看,我認為目前還是均勢吧?老大也許有一點優勢,但這個優勢很有限。”

聽了周大洋的話,其他人都默默無語。在這些年輕棋手中,周大洋是最喜歡依托厚勢行棋的。這一類型的棋手,最喜歡在序盤階段積蓄力量。換句話說,喜歡厚實行棋的棋手,往往都習慣忍耐,他們習慣在忍耐中等待機會。

可是看了上午的比賽,連周大洋都經常覺得“忍無可忍”,可見李小強的招法是多麽的“欺負人”。大家設身處地的想想,如果是自己上去和李小強比賽的話,現在可能只有招架之功。反觀李石佛的應對呢?他的應對方法同樣出乎大家的意料。他看上去比周大洋還要能忍,忍耐到被大家認為“猥瑣”的地步。

現在的問題就在這裏,大家都是識貨的,李石佛就用這樣的招法,全局卻還能維持一個均勢。由此可見他的厲害,同時也讓大家感受到他的獨到之處。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均衡感’吧,局部貌似吃虧,卻能在全局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這盤棋的看點,應該就在於老大什麽時候打破這種平衡了……”

下午的比賽開始,大家依然在持續關注這場比賽。到下午3點鐘左右,大家漸漸被棋盤左下角的一個局部所吸引。

“這個局部的處理,應該是本局的關鍵所在吧?”

的確,由於李石佛一直維持著一個微妙的平衡,他已經成功的把局面打散。從棋局的走勢來看,棋盤上特別急的大棋已經沒有,看來已經形成一盤功夫棋的較量。

當然,李石佛這樣做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最起碼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李小強的實空已經領先。在後半盤的行棋中,李石佛需要依托自己的“厚味”,把實空的差距一點一滴彌補回來。

大家聚焦的棋盤左下角,這其實也是一個圍棋“常型”。並不像上盤的“金井欄”那樣,是目前很少見到的下法。

這裏的棋形是這樣的:這盤棋是李小強的黑棋。黑棋在左下角占據“小目”位置,對方“小飛”掛角後黑棋沒理,隨後白棋“飛壓”。為了搶占其他的“大場”,黑棋連爬3手後再次脫先。白棋“拐頭”,黑棋“二路飛”,白棋再擋住,黑棋再次脫先。進行到這裏的時候,雙方沒有繼續在這個地方下棋。這樣一來,一個圍棋中的“常型”也就出現了。

從前面的進行來看,李小強在這個局部2次脫先。而且從手數上來分析,白棋在這個地方一共花了6手棋,黑棋只花了4手。“白強黑弱”是肯定的。當然,李小強以這塊弱棋作為代價,他在其他地方連搶2手。

要知道,在圍棋的序盤階段,2手棋的價值可是很大。白棋如果不能夠在這個局部得到足夠補償的話,那麽很可能導致形勢落後。

事實上,對於這樣一個“常形”,有一定實力的業余棋手都知道。在這個局部,黑棋並沒有“凈活”,白棋有一個巧妙的打劫手段,可以通過劫爭來殺掉這塊黑棋。

當然,現在的情況微妙就微妙在這裏。雖然這裏存在一個“劫殺”,但李石佛並沒有馬上付諸實施,而李小強也沒有馬上補棋。因為這就是牽涉到棋子的效率問題。這裏的價值是很大沒錯,假如李石佛能殺掉這塊黑棋的話,價值肯定超過40目。但是不要忘了,李小強已經在這脫先2手,如果白棋再花一手棋來殺棋,那麽李小強還能在其他地方賺到一手。這樣平均下來的話,一手棋的價值也就10來目,這和一個大官子的價值差不多。因此雙方都沒有急著在這個地方動手。

當然,擱置問題不等於永遠擱置。由於局面被打散,非常明顯的大棋已經不見了,這樣一來,這個局部就變得特別顯眼。要怎麽處理這個局部?也漸漸變成全局的焦點。

當然,從表面上看來,這只是一個局部問題,其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由於這裏存在變數,甚至還存在一個“劫殺”。而圍棋中只要存在打劫,那又會牽涉到雙方的厚薄,劫材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