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過個肥年(第2/2頁)

當然,大家更感興趣的還是李小強後面那句話。對於圍棋這種小眾項目,如何普及?如何推廣?其實永遠都是圍棋界內部的熱門話題。尤其在近些年來,眼見世界棋壇的格局已經發生劇烈的變化,由日本圍棋一家獨大逐漸演變成現在的三國鼎立,關於普及的話題就更加熱門。

目前大家在談及這個話題的時候,有兩種說法最為熱門,一種是有“綜合運動會情結”的人,認為如果能讓圍棋擠進奧運會或者亞運會,那麽圍棋肯定就能非常普及。另外一種就是認為如果圍棋想增加觀賞性的話,那就必須增加一些快棋,因為這樣能更加適應電視直播。

要怎麽說呢?這兩種觀點看上去都很有道理,至少是得到目前世界棋壇主流觀點的贊同。李小強倒是認為,這樣的觀點只是看上去很美。奧運會中也有很多冷門項目,很多冷門項目並沒有因為加入奧運會就變得更加普及。至於後面一種觀點,李小強就更加嗤之以鼻。

在李小強看來,圍棋比賽快棋化,這只能丟掉圍棋自身的特點,用一句流行的話,這將丟失圍棋的“核心競爭力”。由於圍棋自身的特點,它在觀賞性上天然就不如足球,籃球這些項目。那麽你想在觀賞性上和這些項目一較高低,這能有什麽好結果嗎?沒有的,這樣做根本沒有什麽好結果。

在真實歷史中,尤其是韓國圍棋掌握世界棋壇主導權的時候,圍棋界就是這樣做的。但是大家看到的後果,從1995年到2015年,圍棋這個項目並沒有變得更加普及。那麽什麽是圍棋的“核心競爭力”呢?圍棋界過去發生的一些事情,也許能夠給予大家啟迪。

“就算一眼也行,能讓我看看現場嗎……”

“從開始到結束,就算多少天都想守在棋盤邊觀戰啊……”

這是當年吳清源先生和木谷實先生下“鐮倉十番棋”的時候,當時日本媒體的一些報道。瞧瞧,這才是圍棋的逼格,這才是圍棋魅力的真正所在。

李小強一直認為,圍棋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它的逼格高,就在於它的復雜程度。只要抓住“圍棋是人類發明最復雜棋類遊戲”這一點做文章,圍棋就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未來,甚至也不用在乎什麽普及率。

比普及率的話,復雜遊戲永遠都比不上簡單遊戲。例如很多棋迷都應該有過這樣的親身體驗。你走進任何一家棋館或者是茶館,在裏面下圍棋的,永遠都沒有打牌的或者打麻將的人數多。但是呢,很過棋迷可能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即便你是一個圍棋菜鳥,當你告訴別人你會下圍棋的時候,你可能會收到羨慕的目光。

“你竟然會下圍棋呀……”

因此李小強一向認為,圍棋想要普及,想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圍棋。就一定要強調圍棋的獨有魅力。圍棋最大的優點是什麽呢?一個就是形象好,圍棋一直給人一種高雅的感覺,這樣的無形資產,是很多項目求都求不來的。而另外一個,那當然就是圍棋的復雜度。只要強化這兩點,圍棋就根本不愁沒有市場。

而真實歷史中圍棋界的某些做法,顯然就有點本末倒置。

“好了好了,我看我們還是先不談這個問題吧。這個問題太復雜,三言兩語一時也說不清楚。現在棋譜傳進來,我們還是來看看馬老師這盤棋吧。這可直接關系到咱們中國圍棋能不能過肥年的問題……”

雖然對圍棋的普及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但是李小強並不像在這個時候展開談。他認為與其在這裏誇誇其談,還不如用實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如果說圍棋和其他競技項目有什麽相同的話,那就是圍棋和其他項目一樣,需要明星,需要巨星。很多實踐都表明,如果一個競技項目有巨星出現,那麽這個項目往往能發現得不錯。在這一點上,圍棋倒是同樣不會例外。

李小強現在想做的,當然就是想成為圍棋這個領域的巨星。

“咦?這盤棋的開局居然和第2盤一模一樣?這是什麽意思?馬老師第2盤可是輸棋了呀,看來他對自己很有信心嘛……”

第1張棋譜傳進來後,大家停止普及的話題,大家開始研究春節之前世界棋壇最後一場重要比賽。

決定中國圍棋能不能“過個肥年”的一場比賽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