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動態圍棋(第2/2頁)

“三六九三”為什麽被稱作一級大場?在中古棋中給出了很詳細的解釋。

“……起手三六最佳,侵角多方攻逼機緊,關腹則機神遠遠,拆邊則靜以待動……”

“……應手九三,兩分為正。進退有地,使敵不能拆三張邊,且能分勢相持而角亦有神照也……”

李小強一直認為,什麽是成熟的體系?這才是成熟的體系。一個成熟體系的標志,就是對自己下的棋能夠解釋清楚。一些人天天在說現代圍棋比中古棋強,可除了一個“進化論”,你還有什麽能證明比人家強?“九三分投”且不去說它,“三六掛角”總是古今皆然吧?可無論是日本古棋還是現代圍棋,能說出這步棋的道理嗎?有誰說過為什麽要這樣下嗎?沒有的,這些都沒有的!反倒只有中國古棋,那個傳承千年發展千年的中國古棋,才清晰的告訴大家為什麽要這樣下。

當然,李小強今天之所以想體驗一下座子棋,中古棋的“一級大場”還不是他最感興趣的。他真正想體驗的,是中古棋中那些“二級大場”,怎麽組合“關飛拆二”這些手段在布局階段的運用。

中古棋和現代圍棋有個很大的差別,面對圍棋的復雜性,中古棋和現代圍棋制勝的思路截然不同。現代圍棋特別強調棋子的安全性,比如說“無憂角”,就充分說明了這個特征。現代圍棋一般是通過安全性來達到制衡,雙方膠著對峙,相對而言是一種靜態平衡。

而中國古棋呢,就特別強調在布局階段極力使局面復雜化,比如在中古棋中,二級大場中的“關”,其實就代表“出頭”,而“大飛”和“拆二”一般就代表圍棋中的“紮根”。在中古棋中經常能夠看到,如果一塊棋已經有“根”,那就不會想著“出頭”,如果一塊棋已經“出頭”呢,那也不會急著“紮根”。通常這樣的棋往往不會這麽安全,但是在中古棋看來沒關系,中古棋的思路是通過相互牽制,通過以孤制孤來達到平衡,牽一發而動全身,相對而言是一種動態平衡。

靜態和動態,到底哪一種思路更好?李小強認為,應該說這兩種思路沒有高下之分,完全取決於參與者的選擇。但李小強同時又知道,如果自己想擊敗馬小飛,想在和李石佛的長期競爭中壓倒對方,甚至想開宗立派的話,那麽自己最好在“動態圍棋”上面有所突破。

原因無他,因為無論是李石佛還是馬小飛,他們都是“靜態圍棋”的頂尖高手。而自己的棋風特點,應該是更適合“動態圍棋”。

在真實歷史中,可以說因為馬小飛和李石佛等人的努力,他們把“靜態圍棋”推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直到古大力和李石頭等人的成長,“動態圍棋”才開始成為世界棋壇的主流。到了後面的小豹小狼輩,這種下法更是大行於世。但是李小強同樣認為,即便是到自己重生的時候,真正的“動態圍棋”還並沒有成型。

李小強之所以這樣認為,是他覺得那些後輩棋手的贏棋方式,和現在的自己有點像,布局更多是依靠套路,“動態圍棋”最多還停留在中盤階段,還沒有解決好序盤和中盤的銜接問題。

李小強記得在自己重生前不久,在棋迷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個選擇題:

現在奪取圍棋世界冠軍很難嗎?

A,很難,因為現在有一大堆世界冠軍。

B,不難,因為現在有一大堆世界冠軍。

在A和B中,到底哪個是正確答案呢?

在和陳超越對局的時候,李小強突然莫名其妙的胡思亂想:

李石佛的贏棋方式,是我相信你會犯最後一個錯誤。

李石頭的贏棋方式,是我相信你會犯更多的錯誤。

那麽我李小強的贏棋方式呢,應該是什麽?

我相信即便你不犯錯誤,我也能夠贏你!

“既然重生一次,這應該才是我的追求吧……”

在這一刻,李小強如同哲學家一般這樣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