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奇怪的飛刀(第2/2頁)

大家為什麽不喜歡下“大雪崩外拐”了呢?這裏面有什麽深層次原因嗎?要理解這個問題,這就要從吳先生下“內拐”的初衷說起。

很多人都知道,當吳先生第1次在實戰中下出“內拐”的時候,他事先應該並沒有進行過研究,而他的初衷,就是認為這樣“內拐”一下,應該可以便宜2目棋而已。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2目棋,可以說就是因為這2目棋,才引起“大雪崩”這個古老定式發生了重大變革。不僅是“大雪崩”,圍棋中很多定式的淘汰和變遷,其實都是又一兩目棋引起的。

可以設想一下,當別人想便宜你2目棋的時候,更重要是等你計算後發現,人家這步棋竟然還真的成立,那麽你自然會對之前的定式產生懷疑。

圍棋中的“定式”之所以能被稱為“定式”,有且只有一個判斷標準,就是大家在認為“局部兩分”的時候,這種下法才能被稱之為定式。現在既然別人“便宜2目”的下法可以成立,那麽之前的那個下法,還可以稱為“定式”嗎?

這其中的道理應該不難理解吧?這也就是“大雪崩外拐”逐漸少見的原因。

當然,圍棋中的“定式”也有一個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對於“定式”的判斷,永遠只在局部有效。如果站在全局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呢?很可能你在局部選擇一個看上去稍微虧損的變化,卻能換來全局的得利。

為什麽有那麽多高手對定式嗤之以鼻?為什麽高手們會反復強調對定式不能死記硬背?這個其實就是主要原因。

而這個原因,就是李小強今天贏下這盤棋的關鍵。

“依田這個家夥,他今天真是失常啊,他今天真應該打屁股。他主動挑起‘大雪崩’,竟然會忽略人家可能選擇‘外拐’。忽略人家的選擇也就算了,他竟然對後面的變化一點都不熟悉。唉!下棋永遠只盯著局部,下棋沒有一點全局觀念。這樣怎麽行,這樣怎麽可能贏得了李小強……”

觀戰室內,藤澤秀行先生在嘮嘮叨叨的數說依田紀基的不是。

聽著秀行先生的嘮叨,張大記者卻想得更多。的確,今天這盤棋的脈絡其實非常簡單。正如藤澤秀行先生所說的,當依田紀基主動選擇“大雪崩”的時候,他在對局時肯定沒考慮全局的配置,他肯定沒想到李小強會下出已經“被淘汰”的“外拐”變化,想當然的認為李小強會“內拐”。想當然也就算了,更致命的是,他好像對“大雪崩外拐”的變化還不怎麽熟悉。

要說“大雪崩外拐”和“內拐”有什麽區別呢,就是“內拐”稍微偏重實地一點,而“外拐”則側重於外勢。

今天這盤棋就是這樣,李小強在一個“大雪崩外拐”的變化中,他下出了圍棋中經典的“滾打包收”,雖然從局部來看,依田紀基在這個地方獲取了大量的實地,但是放眼全局,當這個變化完成後,可以說依田紀基大勢去矣。

但是話說回來,在今天這盤棋當中,依田紀基真的算失常嗎?張大記者認為不能算。依田沒有注意到李小強可能下出“外拐”,這可以說是一種思維定勢,就算要吹毛求疵,也只能說他的全局觀念還不夠強。但圍棋中的“大局觀”,這本來就是一個很高深的課題。依田紀基在這方面有所欠缺,這當然稱不上是什麽“失常”。

至於他對“大雪崩外拐”的變化不熟悉,那就更稱不上是什麽失常了。完全可以理解,如今的圍棋好像在迅猛發展,每天出現的新變化層出不窮,依田就算非常刻苦,他可能連新變化都研究不過來,一個公認已經被淘汰的定式,他有必要去了解這麽多嗎。

但張大記者又隱隱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圍棋是如此的博大精深,這種一邊開放新變化,一邊丟掉老變化的做法真的對嗎?從這個角度說,大家沾沾自喜認為圍棋技術一直在進步的觀點,真的正確嗎?

在這時候,張大記者突然想起李小強昨天說的這句話:

“不,現實中的很多棋局,我認為可以充分證明我的觀點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