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有因才有果(第2/2頁)

曹燕子不好意思的笑笑,旁邊的林海峰先生卻用開玩笑的口吻幫他說道:

“那曹先生肯定會想辦法在其他地方煽風點火,期望在其他地方制造頭緒,然後發揮自己柔風快槍的特長,在亂戰中和對手一決勝負。是不是啊?曹先生……”

“哈哈哈哈……”

聽了林海峰的話以後大家都笑,吳清源先生也笑。然後吳先生又轉向李石佛:

“那麽你呢?”

這回不用李石佛自己開口,曹燕子搶著開口,只見曹燕子小聲嘀咕一聲:

“石佛的話當然是會選擇忍耐,鱷魚般的等待……”

“哈哈哈哈……”

等大家都笑過以後,吳先生終於問出一個關鍵的問題了:

“那麽大家想過沒有,李小強為什麽最終能想出這步妙手呢?這樣一步妙手可和其他妙手不同,這是一步需要深度計算的棋,不可能是靈機一動或者靈光一閃的產物,我們剛才都看到了,李小強計算出這步棋花費了1個多小時,那麽是什麽原因,讓他沿著那個方向一直計算下去。這步棋是偶然嗎?是必然嗎?”

沒有人再說話了,研究室所有職業棋手都在思考吳先生的問題。

就在李小強下出這步妙手以前,研究室裏有2種意見,一種意見是認為那時候劉昌赫的形勢不錯。這個研究室內絕大多數職業棋手其實都是這種意見。執另外一種意見的只有吳清源和聶旋風等極少數棋手。

經過吳清源先生提醒後,大家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坐在對局室內比賽的李小強,他當時又是怎麽判斷當時的形勢呢?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沒必要討論下去了,因為這一切都已經豁然開朗。雖然李小強現在還在比賽,大家還不知道他當時的真實想法。

但是最大的可能,就是他當時的判斷是和吳清源以及聶旋風是一樣的。他認為自己當時的形勢不錯。

或者說,李小強當時認為自己的形勢沒有不好的理由!

這就是最合理的解釋了,這應該就是事情的真相。所謂有因就有果。李小強當時如果沒有存在“自己好”的信念,他如果不是堅信棋盤上一定還有自己沒有發現的好手,他怎麽可能一條路走到黑呢?他完全可以走曹燕子或者李石佛的思路。要知道,這樣兩種思路李小強並非不擅長。

良久,曹燕子輕輕嘆一口氣:

“是啊,如果是早幾年的李小強,他的選擇很可能會和我差不多。先生您說得不錯,現在的他,境界確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聽了曹燕子的話以後,在場最高興的就要數張大記者。大家的話說到這種程度,現在就連張大記者也理解了“李小強能下出這步妙手,是因為他的境界已經提升”這裏面的因果關系。

吳先生和聶旋風剛才認為“黑棋好”,他們唯一的理由,不就是當時他們認為黑棋的“行棋更加自然”嗎?

而“行棋自然”神馬的,這種東西又說不清道不明。而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那不就是傳說中的“境界”嗎?

“原來是這樣啊,大師果然是大師,連兜圈子的功夫也是一流。瞧這個圈子兜的,哈哈哈哈……”

張大記者心裏暢快,不過這畢竟是大庭廣眾之下,因此他剛才的笑,也只是在心裏暗笑而已。

就在吳清源先生在研究室內解釋李小強“怎麽做到的?”同時。第3屆“應氏杯”決賽的首局比賽也迎來尾聲。

下午5點半,李小強已經被超時罰點,而劉昌赫還有將近1個小時的保留時間。不過這一切好像都已經無濟於事。

等到李小強下出那把妙手後,劉昌赫根本無法找到反制手段。由於白棋前面那步棋已經落空,黑棋的盤面保持著10目以上的優勢。

下午5點40,劉昌赫堅持比賽,不過他無法縮小棋盤上的差距。

下午6點左右,劉昌赫堅持收完最後一個單官,最後的結果是黑棋盤面領先12目,扣除2目的“罰點”。

第3屆“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決賽五番棋首局比賽:李小強以“3點”的優勢獲得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