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見證李小強成長的對局(第2/3頁)

但是如果和他們真刀實槍的下一盤棋呢?現在的他們應該是不太可能戰勝自己了。因為他們的精力和體力,已經無法支持他們在這個“後半盤決勝時代”戰勝自己。

但是現在的小林光二就不同,雖然他現在已經不是日本棋壇的霸主了,從表面上看,他好像已經從巔峰滑落。但真實情況其實不是這樣的,只要他還保持著超強的後半盤功夫,那麽他的戰鬥力就任何人都無法輕忽。

今天這場比賽能吸引這麽多的關注,李石佛會特意跑過來觀看這場比賽,其主要原因應該就是在這裏吧。

“都說李小強下棋的時候辦法最多,我今天倒是要看看,他會用什麽樣的辦法來下這盤棋。”

在比賽開始以後,李石佛興致勃勃的說了這樣一句話。而這句話也得到了研究室絕大多數棋手的認同。李小強之全面,李小強下棋辦法之多,這是得到世界棋壇所公認的。尤其是去年的“真露杯”,李小強將自己這個特點發揮到淋漓盡致。4盤棋他采取了4種不同的贏法,而且盤盤閃光盤盤精彩,那簡直可以認為是李小強“辦法之多”的登峰造極之作。

不過另一個比較有趣的事情是:李小強在對付別人的時候好像顯得辦法很多,但是只要他碰到小林光二——雖然在這之前兩人只交手過區區3盤棋,但這3盤棋的內容好像都是如出一轍。

在這3盤棋中,無一例外都是“功夫棋”的比拼!

要說起來,這3盤棋的交手時間跨度其實比較大,最早一盤那還是在1991年的“富士通杯”半決賽。也虧得這是李小強的比賽,所以還有人記得這個規律。

在研究室中,韓國的樸記者詢問張大記者:

“張先生,您認為李小強為什麽會這樣做呢?”

說實話,樸記者的這個問題其實是不好回答的,區區3盤棋而已,哪裏還有那麽多為什麽?不過張大記者畢竟是張大記者,他和李小強混得最熟。想了一會後,張大記者是這樣回答的:

“我記得小強曾經跟我說過,在圍棋界中,有一些棋手被認為是‘標杆’式的人物,例如當年的日本棋壇,工藤紀夫先生被認為是九段的標杆,那麽小林光二先生呢,李小強認為他就可以稱得上是超一流棋手的標杆。我想小強老是用同一種方法和小林先生下棋,應該有這個原因在裏面吧。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李小強和小林先生交手的次數雖然不多,但是那3盤棋都很有代表性啊,說這是見證李小強成長的3盤棋都不為過。”

樸記者聽了默默無語,他仔細回憶李小強和小林光二先生曾經交手的3盤棋,覺得張大記者的話還是有點道理。

李小強第一次和小林光二交手,那還是在91年的“富士通杯”,那次比賽最終是李小強奪冠了。可以說正是因為李小強跨過了小林光二這座大山。證明李小強當時已經具備和超一流棋手叫板的實力。

到了幾年後的第2次,李小強再次用一盤“功夫棋”擊敗小林光二。這次的情況就已經和第1次不一樣了。

李小強那盤比賽的勝利,標志著李小強那時的“功力”已經提升,他僅僅在“功力”方面,就足夠和當時任何一位棋手抗衡。

李小強兩次戰勝小林光二,為李小強帶來了2個世界冠軍。甚至他輸給小林光二的那盤棋,也可以認為是李小強個人職業生涯的標志性事件——

正是因為在95年的“富士通杯”半決賽中輸給小林光二,李小強才陷入長達一年多時間的低迷不是?

“李桑果然從小就是志向遠大啊,原來他從那麽小的時候開始,就把小林先生當成標杆。前面的3盤棋,確實可以認為那是見證李小強成長的3盤比賽。那麽今天這盤棋呢?今天這盤又會是什麽比賽?……”

在研究室內,當大家回憶起李小強和小林光二的交戰史後,很多人都在感慨,同時也在議論紛紛。

不過在這其中,有一個人和其他人不同。這個人當然就是梅澤由香裏。她雖然也在回憶,也在感慨,不過她回憶的東西顯然和其他人不同。

她和李小強發生最刻骨銘心的事,不正也是在李小強輸給小林光二之後麽……

梅澤由香裏雖然回憶的東西和其他人不同,不過有個念頭還是和其他人相同的:

“小強,今天這盤棋,又會是你什麽樣的比賽呢……”

“亞洲杯”的進程是很快的,到了下午4點左右,研究室的人們再次議論紛紛,大家再次感慨。

因為比賽進行到這個時候,棋局似乎大局已定。

今天這盤棋,李小強好像沒有再次和小林先生進行“功夫棋”的較量了。

不過今天這盤棋,好像依然能夠看成“見證李小強成長的對局”。

4點10分,李石佛在研究室內長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