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畢生的傑作(第2/2頁)

首先一個,這步棋的作用將在30多步棋之後才能體現出來,因此想發現這手棋的話,首先就要求棋手具備超強的算路能力。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一點,這步棋是“俗手”!李小強剛下出來的這步棋不僅很俗,其實還是一步“損招”。

還是那句話,無論是“俗手”還是“損招”,都是在大家“職業感覺”之外的棋,因此大家沒有發現非常正常。只有李小強,他從來都是與眾不同!這也是李小強強大的秘密之一。

從今天這盤棋也可以看出,包括李石頭在內的這些世界棋壇最優秀新銳棋手,他們在直線算路上也許已經和李小強相差無幾,但是在這方面,包括其他一些方面,他們和李小強還有很大的差距。

對局室內,當李石頭看到李小強這步“俗手”後,他的臉色瞬間發生了變化。作為對局者,他其實比任何人都更快反應過來:這個地方自己應該是出現漏算了。

李石頭開始埋頭思考,他開始緊張的尋找對策。

李小強氣定神閑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小李能找到好的應對方法嗎?李小強不認為他能夠找到。

這依然不能說是李小強狂妄,這其實是由“俗手”的特性決定的。

說起來圍棋中的“俗手”很有趣,圍棋中的有些手段雖然“俗”,但“俗手”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幾乎所有的“俗手”,基本上都是“絕對先手”。有見過別人下一步“俗手”敢不應的嗎?好像沒有吧。

一旦對於一步“俗手”敢不應,那麽這步“俗手”的破壞力,絕對要比一步“妙手”大多了。畢竟在圍棋的妙手中,還有像那種“後中先”之類的妙手。但是圍棋中的“俗手”就不一樣,“俗手”基本就像一種“命令型”下法,它的這個特點,其實就和圍棋中的“打將”有點類似了。

因此當李小強一出手後,李石頭就面臨這樣的窘境。他對這步“俗手”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

如果應了,那麽黑棋的大龍將慘遭屠戮,如果不應,這個地方將會形成“裂形”,遭受的損失同樣是黑棋無法接受。

下午4點半左右,李石頭的臉色逐漸變得蒼白,再由蒼白轉為鐵青。這個時候的他已經無比清楚的知道:

今天這盤棋,自己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

比賽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多才結束。在遭受李小強一步“俗手”打擊後,李石頭當時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了兢兢業業的繼續。不過後面的進程,更多像是例行公事而已,連研究室都已經失去了研究的興趣。

只是在終局以前,林海峰先生詢問劉昌赫一句:

“大概是盤面6目吧?”

劉昌赫目光呆癡,默默點頭。是的,林先生說的“盤面6目”,不是通常說的黑棋盤面6目,而是李小強的白棋比黑棋多6目。

這盤棋的脈絡看上去非常簡單,好像就是李石頭連續出現2個失誤,他兩個失誤都被李小強抓住。第一個失誤,李小強獲利6到7目,第二個失誤,李小強再次獲利5到6目,他最後盤面6目的優勢就是就此而來。

但所有人都非常清楚,事情絕對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麽簡單。李小強展現出來的精湛棋藝,讓所有人為之深深震撼。

世界上最優秀的新銳棋手,就此被李小強降到2子!

比賽結束後,李石頭甚至沒有和李小強打招呼,他迅速消失在眾人的視線當中。

劉昌赫替李石頭道歉:

“李桑,對不起啊……”

看著空空如也的對手席,李小強理解的笑笑,他甚至用一種“過來人”的口吻對劉昌赫說道:

“沒事,我們其實都是這樣過來的呀……”

李小強走到對局室門口的時候,張大記者湊過來笑道:

“小強,今天這盤棋,算不算是你‘畢生的傑作’啊?”

李小強聽了哈哈大笑,他瞬間秒懂張大記者的意思。

在圍棋界,“畢生的傑作”好像不是能亂說的,一直包涵著一層特殊的意義。

黃龍士前輩一生有很多漂亮的棋局,但是他“畢生的傑作”,那就應該是流傳千古的“血淚篇”。

日本道策棋聖同樣一生名局無數,但是他自認為“畢生的傑作”,是他讓當時一位“上手”的2子局。

甚至後面的吳清源先生,當有人問他對自己哪一盤棋最滿意?吳先生同樣挑了一盤讓子棋。

那是在“吳—日本最強新銳十番對抗賽”中,吳先生讓一位日本六段下的一盤讓2子棋。

“還是再等等吧,你看我這不就有這個機會了嗎,說不定我的‘畢生之傑作’,很快就會在後面的比賽中產生了。”

李小強和張大記者彼此對視一眼,然後同時哈哈大笑。

李小強VS世界最強新銳十番對抗賽,李小強破竹般三連勝。李小強的表現震驚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