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網絡升溫(第2/2頁)

紐約的網友比爾的評分是三分,雖然沒有落到谷底的零分,但他詳細的評論卻成為了負面評論之中的典型代表。

“我不在乎這是不是一個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這就是我看過電影之中最浪費時間的、最無情的、最卑劣的一部作品。作為一部外語電影,也許它勉強可以打敗被嚴重過譽的‘天使愛美麗’和‘對她說’,僅僅只是因為它淩厲的剪輯風格。而那些把這部電影拿來和‘好家夥’相提並論的評論都是令人作嘔的。

這部電影沒有任何個性,沒有任何人性,甚至是一點點同情都沒有,在長達兩個小時又十分鐘的觀影過程中,我們只是看到了殘忍無情的殺戮,一遍又一遍又一遍,仿佛在巴西除了殺戮之外就什麽都不剩下了。雖然這很可怕,但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它需要更多的內核。這部電影的目的是什麽?

電影的真實人性在哪裏?不管你們是否相信,就連一個連環殺手都比這部電影顯得更加溫情。女性角色在這部電影裏幾乎被無視了,而角色的個性更是被完全抹殺,我們甚至沒有辦法發現一個完整的角色,就好像是一部一點都不恐怖的恐怖電影一般,血腥而無聊,空洞而乏力。

對於那些不斷稱贊這部電影的人,我只想說,你可以嘗試租賃錄像帶來看,然後不斷按下暫停,計算一下電影裏沒有死人的最長鏡頭到底有多久?我相信絕對不會超過四分鐘。‘上帝之城’根本沒有說明為什麽巴西的犯罪率居高不下,也根本沒有說明為什麽那個貧民窟會如此絕望。

如果你想要看一部兩個小時又十分鐘的音樂錄影帶,那麽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把它當做一部電影,這對電影是一種侮辱。說真的。”

哈維爾博客幾乎每天都會更新網友的評論,可是比起網友的影評來說,在這些影評之下的爭論才是真正精彩的部分。從此時就可以看出日後社交網絡的特性:人們隱藏在電腦背後,就宛若帶上了一個面具一般,在網絡世界裏可以肆無忌憚地做真實的自己,毫不保留地將所有負面情緒酣暢淋漓地宣泄出來。

也許,這些網友的觀點不夠專業,甚至是對電影都沒有太多了解的門外漢,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本身就是電影市場的構成部分,他們的意見對“上帝之城”來說沒有作用,卻可以喚起其他網友或贊成或反對的意見,繼而讓討論進一步升溫。

僅僅在短短的一周時間之內,哈維爾刊登了十七篇網友評論,其中贊揚占據十篇,批評占據四篇,中立則占據三篇。但有趣的是,這十七篇來自網友的觀點卻為哈維爾的博客地阿萊了近九十萬的瀏覽,這也是哈維爾開創博客以來的新高;更誇張的是,十七篇評論之下引發了超過三萬條留言討論——雖然其中涵蓋許多都是相同用戶的重復討論,但依舊可以稱得上是駭人聽聞。

這引發了整個傳播學、新聞學業界的震動!

克洛伊·摩爾(Chole Moore)就是其中一員,她人生第一次發現,網絡是一件如此有趣的事。

在網絡之上,世界各地五花八門的思想、言論、觀點都會湧現出來,有的荒謬可笑,有的發人深思,有的喚醒共鳴……仿佛這就是一個所有人都可以公平發言的平台,僅僅在一台電腦面前,就可以連接整個世界。

幾乎每一天,克洛伊都會登陸哈維爾的博客,瀏覽今天的更新,以及昨天的留言回復,然後再加入其中的討論。這讓克洛伊樂此不疲,每一天停留在電腦面前的時間也越來越長。直到有一天,看著成千上萬的人都加入了這場討論,紛紛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克洛伊忽然冒出了一個想法,“為什麽我不撰寫一篇評論呢?”

克洛伊說做就做。

坐在電腦前,克洛伊原本以為這一切會十分困難,作為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系的學生,她擅長的是電影,而不是寫作——上學期的編劇課她差一點就要被當了。可是真正把雙手放在鍵盤上時,腦海裏的思緒卻如同泉湧,這種感覺十分陌生,但也十分美妙。

第一次,克洛伊意識到,她正在試圖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全世界,這種感覺……很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