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真假難辨(第2/2頁)

不過,“特洛伊”還是依靠著全明星陣容,在海外取得了不俗成績,最終全球票房達到了四億九千七百萬美元,表現出眾。可是外表光鮮亮麗,內部卻已經腐爛一片,即使海外成績令人眼前一亮,最終分紅、稅收、宣傳、成本等扣除之後,華納兄弟依舊虧損了數千萬美元。

這一切都使得“特洛伊”成為了當年最大的笑話之一。

退一步來說,“特洛伊”的慘敗確實是一個驚天冷門,所有媒體都驚呼一片。在這部作品籌備階段,幾乎是一片期待之聲,每一個人都看好這部作品的前景,根本沒有人可以預料到結局是如此慘重。這也是“特洛伊”成為蘭斯終極目標的原因。

放在任何一個人眼中,“特洛伊”都是一個不會失敗的項目。比起“哈利·波特”小說改編的不確定,比起“加勒比海盜”題材電影的十年沒落,“特洛伊”無疑更加恢弘,也更加妥當,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華納兄弟掌門人巴裏·梅耶的絕對重視,如果能夠達成合作,意味著太多太多的東西了。

如此誘惑,即使是瑞恩也舍不得放棄,他肯定會吃下這顆安利。

現在蘭斯需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不僅僅是讓瑞恩相信,也不僅僅是讓華納兄弟相信,還要讓其他所有人都相信,混沌影業的下一部作品目標就是“特洛伊”。

重點不在於成功地拿到合作項目,而在於讓其他人相信,蘭斯正在努力拿到這個項目。

為了混淆西洋鏡影業的視線,他甚至不惜利用了派拉蒙和迪斯尼,打出了煙霧彈,掩飾自己的真實目的。真亦假時,假亦真,所有虛實難辨的一切,就是在等著瑞恩邁開步伐,進入這場棋局。

即使瑞恩膽小不敢,他也要讓喬治、塔克和傑森逼著瑞恩走入陷阱。

不過,在計劃推進過程中,蘭斯還有意外收獲。此前和迪斯尼商談“納尼亞傳奇”時,羅伯特·艾格居然向蘭斯提起了“亞瑟王”這部電影,詢問他是否有興趣執導。這著實讓蘭斯喜出望外。

不是因為“亞瑟王”多麽出色,而是因為就連迪斯尼都主動配合蘭斯一起挖陷阱。

“亞瑟王”和“特洛伊”算是同一批作品,都是歐洲神話改編潮流之下的產物,不過“亞瑟王”的聲勢沒有那麽浩大,投資一億兩千萬,最終北美僅僅拿到了五千萬的票房,全球票房也不過兩億美元而已。

如果不是“特洛伊”著實太引人注目了,其實“亞瑟王”才是真正的輸家,僅僅這一部電影就讓迪斯尼損失了至少八千萬美元——甚至還更多,直接導致了迪斯尼內部動亂,成為了邁克爾·埃斯納下台的導火索之一。

讓邁克爾執掌迪斯尼的二十年王朝一夕之間崩潰,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就是這個道理,可見“亞瑟王”到底多麽悲慘。

仔細打聽了一番,其實迪斯尼原本屬意“訓練日”的導演安東尼·福奎阿(Antoino Fuqua),但蘭斯依靠著“上帝之城”橫空出世之後,他們認為蘭斯鮮明而淩厲的風格似乎也十分合適,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試探。

蘭斯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而是選擇接過了劇本,表態回去閱讀之後再給予恢復。

現在就看西洋鏡影業的了,瑞恩對蘭斯到底有多麽忌憚,塔克打探消息的能力又到底有多麽出色,喬治的決斷到底會走向何方,傑森在其中又將扮演什麽角色……到底是選擇插手,還是袖手旁觀?

從“上帝之城”拍攝階段的軌跡到“上帝之城”最近的風生水起,以及蘭斯遊走於幾家大公司之間的頻繁舉動,估計西洋鏡影業坐不住太久的,他們不可能放任蘭斯繼續做大。那麽,問題就在於,到底是“特洛伊”還是“亞瑟王”呢?

蘭斯個人強烈推薦“特洛伊”,因為聲勢浩大、影響深遠,同時還牽扯到了華納兄弟,與西洋鏡影業真是再完美不過的組合了。良心推薦!

正是因為如此,蘭斯才在這裏圍堵戴安娜。

戴安娜其人,在圈內不顯山不露水,知道她名字的人都沒有幾個,因為她的職業生涯僅僅制作了兩部電影,“特洛伊”和“海神號”,兩部作品都撲到太平洋的海溝裏了。但只有很少人知道,戴安娜和巴裏·梅耶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私人交情,而且她出身於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系的正統教育,還在英國進修過兩年,與幾位頂尖大導演的關系也十分密切,血統純正,學術紮實。

“特洛伊”的制作人權杖落在了沒有任何經驗的戴安娜手中,居然沒有任何異議。

蘭斯自然也沒有。只是,蘭斯希望戴安娜能夠相信他,把“特洛伊”的制作權交給他,至少保持到瑞恩攔腰搶劫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