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兩極分化(第2/2頁)

兩個男人的高聲闊論很快就吸引了周圍其他人的注意,旁邊另外一個年輕男生也不由揚聲說到,“我倒覺得貨輪進入紐約那場戲最為壯觀,把所有節奏放慢下來,那種震撼反而更加強烈。”

前面約莫三步遠的一個女人也停下了腳步,連連點頭,“就是就是,我剛才也和我的伴侶說,我覺得最後時刻被冰封起來的紐約真的太震撼了。比起動態的洶湧來說,靜態之中的災難反而更加猛烈。我都不敢相信,這視覺特效是怎麽做出來的!”

“你們注意到了沒有?最開始中國被冰雹砸下來的那場戲,太真實了!我敢打賭,這場戲肯定是實拍的,不是電腦特效。”最開始的那兩個男人,其中一位揚聲說到,這頓時又引發了一陣熱烈討論。

前後不過幾秒鐘的時間,七、八個陌生人就聚集到了一起,激烈地討論著“後天”裏的無數細節,突然聽到一個人高亢的聲音說到,“他說,我們應該把稅法先燒掉。”說完之後,周圍所有人都哄堂大笑起來,氣氛好不熱鬧。

哈維爾把這群人拋在了身後,右手邊就傳來了一個不屑的聲音,“這樣無聊的爆米花電影也就打發一下時間罷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深度,虧他們討論的那麽熱烈,真是無聊。我覺得,還不如看上周上映的‘賤女孩’呢。”

所有觀眾離開了放映廳之後,喜歡的、討厭的、支持的、排斥的……所有人都在熱烈地討論著,不管評價如何,這至少是一個好消息——說明電影引發了熱烈的討論,總比電影放映結束之後一潭死水要值得期待。

走出中國劇院,哈維爾就看到了紅地毯上洶湧沸騰的人潮,這完完全全是預料之外的情況。所有人都認為,沒有人會在乎“後天”放映之後的評價如何,畢竟這部電影的關注度始終還是無法和“特洛伊”相媲美。可是現在,眼前那沸騰的人群明顯是在等待著“後天”的午夜零點首場放映。如此盛況,絕對是一個意外!

哈維爾突然就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也許,“後天”的票房會帶來驚喜。

“請問,我可以占用你一點時間,進行一個簡短采訪嗎?”一名記者迎了上來,走向了哈維爾,哈維爾收回了注意力,看了過去,然後就看到了“娛樂周刊”標志的話筒。哈維爾點頭表示了肯定之後,對方詢問到,“請問你喜歡‘後天’這部電影嗎?”

哈維爾再次露出了意外的神情,“娛樂周刊”的跟進速度著實意外,然後他就點了點頭,“當然,我很喜歡。”

“娛樂周刊”在“後天”的首映式結束之後,進行了隨即抽樣采訪,他們一共采訪了一百二十三名觀眾,抽樣數據還是比較小的,但考慮到首映式的因素,還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在這份抽樣調查之中,六十四名觀眾表示“喜歡”這部電影,四十九名觀眾表示“不喜歡”,而剩余的十名觀眾表示“還可以、還不錯、但沒有什麽驚喜”;另外還有一組有趣的數據,七十六名觀眾表示“值得一看,會推薦朋友來看”、二十五名觀眾表示“不會推薦朋友觀看”,剩余二十一名觀眾則表示“如果喜歡視覺特效大片的話,值得一看,不過不要抱太多的期望”。

整體而言,可以看得出來,觀眾對於“後天”這部電影的評論兩極分化十分明顯,喜歡的十分喜歡,厭惡的十分排斥,中間值的觀點幾乎銷聲匿跡,這也是大部分商業電影的典型特性;但推薦電影的比例卻十分高,占據了絕大多數,即使是中立派的觀點也對視覺特效給予了足夠的肯定,這與評論的立場分明表現出了不同的情況,著實耐人尋味。

伴隨著首映儀式的落幕,“後天”的首批媒體評論也火熱出爐,此時已經可以嗅到暑期档的硝煙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