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卡司雛形(第2/2頁)

不可否認的是,即使下午的試鏡沒有發揮出期待之中的水準,但依舊可以看得出來,他的基本功足夠紮實,十年的戲劇表演賦予了深入血液的表演習慣,只要他願意去鉆研劇本,那麽把理查德交給他來表演,確實會比彼得更加出彩。

至於範寧,這可以說是僅次於兩位主角的角色,電影之中戲份不多,但卻十分重要。客觀而言,無論是小羅伯特·唐尼還是邁克爾·雷伊,從紙面實力來說,都是足以勝任範寧的;但蘭斯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湊合”,而是“出色”,如此思考的話,無論是羅伯特還是邁克爾,蘭斯都覺得他們欠缺了火候,實力都還是差了一籌。

可以說,這也是創新藝術家經紀公司這份演員名單之中唯一算漏的部分——更為準確一點來說,他們是算漏了蘭斯這個人。

蘭斯對羅伯特有意見,不是因為他的毒品問題——好萊塢與毒品糾纏不清的藝人又不是只有他一個;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羅伯特無法令人滿意的表演功底。

雖然說早在1992年,他就憑借著“卓別林”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但事實上,這也是羅伯特演員生涯的僅有高光時刻了。

羅伯特的表演始終帶著屬於他個人的風格,相似的表情、相似的動作、相似的語氣、相似的節奏、相似的情緒……統一起來,其實就是“小羅伯特·唐尼”,他的演出更像是把角色演變成為他自己,而不是通過表演來賦予角色生命,最後通過他的個人魅力來迷倒大眾。

簡單來說,就是他只適合出演和他形似、神似的角色,尤其是喜劇作品之中,調皮之中帶著一些得瑟、嚴肅之中帶著一點風度的角色,托尼·斯塔克之所以能夠將羅伯特的事業推上巔峰,就是因為這個角色本身的氣質與他以及他的表演方式有著天然的契合。除此之外,跳離套路之後,他將會不知道應該如何表演。“鋼鐵俠”、“大偵探福爾摩斯”、“熱帶驚雷”、“法官老爹”等等,所有表演形式、表演節奏都如出一轍。

其實這就是類型演員,當他們遇上了某一特定類型的角色時,總是可以發揮出更多的能量,令人眼前一亮;但脫離了這類型角色之後,他們就會顯得束手束腳,難有作為。羅伯特是如此,約翰尼·德普也是如此。

顯然,範寧這個角色用不上羅伯特的“魅力”。事實上,範寧這個角色更多應該是嚴肅之中正義感過剩的人物,工作多年之後沉澱下來了足夠的睿智和經驗,但卻又沒有擺脫初出茅廬年輕人的沖勁,這使得他足夠細心,卻又顯得有些激進,在上司面前,往往郁郁不得志,但卻始終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可以說,範寧和麥克斯、安妮是同一陣線的,他們三個人組成了社會的希望,但處於不同的階段。安妮始終站在抗爭的第一線,抓住希望不遠放手;範寧則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苦苦掙紮,他左突右撞,試圖沖破束縛,但卻不得要領;麥克斯則是妥協的理想主義,嘴巴上對於夢想滔滔不絕,但事實上卻已經向現實屈服,抱著不切實際的夢想坐在出租車司機的位置上。

最終的結局也順應了這一發展方向,範寧和麥克斯都死在了抗爭之中,只有安妮勉強逃出生天。

所以,範寧不是羅伯特的“類型”。相對而言,邁克爾還比羅伯特更加適合。

對於許多人來說邁克爾這個名字很陌生,一直到後來一系列喜劇電影裏的不俗表現才讓人們認識了他。但事實上他是獨立電影出身,美國獨立電影歷史上最重要作品之一的“理發店”之中就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而後包括電視劇“危機四伏”在內的一系列作品都可以看到他紮實的表演,不乏“凝望上帝”、“七磅”等不俗作品。

邁克爾的表演和馬克·魯法洛是同一種風格,不過邁克爾的細膩感略顯欠缺,對於角色情感的表達還不夠深入。如果由他出演範寧,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他是黑人,對於劇本角色的完善也是有幫助的。

但問題就在於,蘭斯現在不能僅僅考慮演員的選擇,他還需要考慮劇組演員卡司之間的制衡問題,需要考慮威廉·莫利斯經紀公司和創新藝術家經紀公司之間的制衡問題。如此一來,邁克爾被淘汰出局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仔細思考一下,蘭斯還有更好的選擇,另外一個“邁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