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導演視角(第2/2頁)

蘭斯聳了聳肩,“不然你認為,我為什麽願意犧牲大量的利益,就為了最終剪輯權。”

好萊塢的電影產業已經完全成熟起來了,每隔十五年到二十年,商業類型片的視覺風格、剪輯邏輯和場面調度都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從經典的好萊塢式連續剪輯和復雜場面調度,到六十年代受到新浪潮影響的蒙太奇風格,到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規整沉穩的正反打鏡頭,再到九十年代受到香港電影風格強烈影響的多機位多角度快速高頻的鏡頭切換。

每一次在風格方面的質變都會帶來對類型片的全方位影響,甚至包括演員的表演和劇本的寫作角度,同時也是觀眾觀感的全面革新。

比如說正反打鏡頭強調的是演員對手戲之間的對峙和切換,最常見的正反打就是“越肩”,越過背向攝像機的人的肩膀拍攝說話對手的正面,所以劇本的對話就顯得至關重要,演員的表演需要細膩而準確之余,同時也需要互動感。

但是在高頻鏡頭切換之中,強調的卻是整體氛圍的營造,考驗的是導演對主線和多條支線同時推進的控制能力,劇本在撰寫時會減少對話,強調節奏感,而演員的表演也需要更多的肢體輔助,表情的影響將被削弱。

目前的類型片風格依舊是延續了九十年代的系統,全景和特寫、快鏡頭和慢鏡頭、追逐者和被追逐者之間的快速切換,融合在大型場面調度之中,將電影的緊繃和刺激烘托出來。邁克爾·曼原版的“借刀殺人”采用的也是這種風格。

不過,在邁克爾·曼的鏡頭之中,他有意放慢整部電影的節奏,以一種緩慢的鏡頭營造出一種流光溢彩的流動感,繼而形成一種無形的張力。但整體而言,他還是沒有擺脫類型片的主流風格,包括機位的設定、鏡頭的切換、燈光的使用等等。

蘭斯現在正在努力的方向,卻是試圖打破類型電影之中不可舍棄的與“現實性”的關聯,而采用與眾不同的光線塑造、寓意深遠的畫面質感、天馬行空的鏡頭組合將觀眾與現實的聯系切斷,從內核思想到外在形態上,讓觀眾脫離“這是一個發生在洛杉磯特定故事”的框架,而融入“這是一個社會的普遍形態”的泛情緒化之中,將劇本那龐大的主題核心挖掘出來。

這不僅僅是大膽的,甚至可以說是瘋狂的。

其實,蘭斯在“上帝之城”中曾經嘗試過,不過由於故事題材的特殊性,蘭斯必須保留屬於裏約熱內盧的特色,將貧民窟與社會根基之間的聯系展現出來,所以蘭斯並沒有真正打破桎梏。這一次,“借刀殺人”的故事背景其實與洛杉磯沒有直接聯系,安排在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更多是營造出世界的恢弘感,蘭斯希望昂首闊步地取得突破。

海登長長吐出一口氣,隱隱約約地可以感受到血液之中的沸騰,難度越大,就意味著挑戰越大。當初海登離開了電視劇劇組,選擇了成為蘭斯的合作夥伴,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童年情誼,更因為海登知道,蘭斯不是一個保守之人,他總是會不斷沖擊自己的極限,無數的奇思妙想就像是一場豪賭,要麽贏得一切,要麽一無所有。

現在,繼“上帝之城”之後,挑戰又再一次到來了,海登不由就開始亢奮起來,即使現在他根本一點頭緒都沒有。這,才是他想要的職業生涯。

“呼……”海登深呼吸了一下,“再告訴我更多,再告訴我更多。所以,你對於角色的構思是怎麽樣的?”由於沒有任何頭緒,所以海登需要深入了解蘭斯的想法,期待著能夠碰撞出火花。

蘭斯沉吟著思考了一會,他需要做的,是剝離腦海裏關於原版電影的鏡頭,擺脫邁克爾·曼對電影的設定,然後根據自己對電影的構思和架構來重建畫面,從角色開始……

於是,蘭斯的腦海裏緩緩浮現出一輛紅色的出租車,在一串奶黃色的燈光之下穿行,那明亮的燈光並不張揚,反而是被限制在了一個圓圈裏,幾乎無法支撐起夜色的重量,所以整個夜幕緩緩下沉,只剩下一點點燈光連成的光鏈在深夜流淌,就好像是潺潺的溪流一般。那輛出租車就在夜色之中悄無聲息地行進著,宛若一座漂浮的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