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搶先出招(第2/2頁)

珀西聳聳肩,“如果我之前打聽的消息沒錯的話,他們這次推出的作品應該是和盧旺達有關的作品。”也就是“盧旺達飯店”,“所以,估計他們希望復制‘辛德勒的名單’式的奇跡吧。”

雖然盧旺達大屠殺已經過去十年了,但是在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之後,一名叫做保羅·盧斯賽伯吉納(Paul Rusesabagina)的人進入了公眾視線,他在那場屠殺之中,解救了近一千名無助的難民,他的事跡被媒體報道之後,讓人們重新回憶起了那段災難歷史——那是自二戰結束一來,最慘烈的一次種族清洗事件。而後伴隨著伊拉克戰爭的爆發,盧旺達以及非洲其他地區的戰火也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這一切聽起來十分耳熟——讓人忍不住就回想起“辛德勒的名單”的籌備過程,幾乎可以說是如出一轍的,而盧斯賽伯吉納的事跡也與辛德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盧旺達飯店”開機之後,就有媒體以“非洲辛德勒”為標題報道了保羅·盧斯賽伯吉納的事跡。西洋鏡影業的算盤堪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選擇這樣敏感的題材,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們是不會失敗的,即使作品的成品質量糟糕透頂,影評人也不會破口大罵,因為這是敏感話題,沒有人願意隨意妄言,一不小心就踩到地雷了。種族題材、心智障礙題材、人道救援題材等等,具有道德正確性、政治正確性指標的作品都有這樣的特點,即使慘敗也不會太難看,最多就是被頒獎季的諸多作品淹沒而已。但,一旦成品質量達到了平均水準,那麽作品就率先搶占了道德制高點。

類似的情形屢見不鮮,比如說2014年的“塞爾瑪遊行”和“美國狙擊手”,2013年的“為奴十二年”,2012年的“逃離德黑蘭”和“獵殺本拉登”、2010年的“拆彈部隊”。不是說這些作品質量不好,恰恰相反,而是強調,這些作品的質量達到了平均水準——甚至高於平均水準之後,道德制高點的強大聲勢將會讓他們在頒獎季的拉票聲之中占據絕對有利地位。

“非洲辛德勒”,這樣的關鍵詞拋出來,西洋鏡影業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這也是他們對“盧旺達飯店”報以如此強大自信的根本原因。

“‘辛德勒的名單’?”阿爾伯特嘲諷地勾了勾嘴角,“他們以為誰都可以成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

這句話珀西倒是無法反駁。

一直坐在旁邊沉默不語的紐頓,突然就擡起頭,“導演是誰?”

珀西認真回憶了一下,“特瑞·喬治(Terry George)。”編劇出身的特瑞在十年職業生涯裏,奉獻了“因父之名”、“因愛之名”、“赤子雄心”等作品,其中編劇處女作“因父之名”可謂是一鳴驚人,贏得了當年奧斯卡七項提名,涉及了最佳女主角之外的所有主要部門。

紐頓點了點頭,“特瑞·喬治不是吉姆·謝裏丹(Jim Sheridan)。”吉姆是“因父之名”的導演。說完之後,就放心地低下頭,繼續享受著自己手裏的香煙了。這一句話卻是惹得阿爾伯特和伊森都哧哧地輕笑了起來,就連珀西也不由莞爾。

阿爾伯特想了想,看向了珀西,“蘭斯知道嗎?”

珀西聳了聳肩,不置可否。事實上,蘭斯並不知道,最近因為“借刀殺人”的拍攝,蘭斯已經精力透支了,幾乎每天都只有三到四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根本沒有精力去關注這些八卦新聞。不過,珀西認為,即使蘭斯知道了,他也不會太過在意的,比起西洋鏡影業的動作來說,“借刀殺人”才是重中之重,否則不需要競爭對手出招,混沌影業自己就已經摔倒在起跑線了——這也是蘭斯全身心投入作品拍攝之中的原因。

“最近就暫時不要讓他知道了。”阿爾伯特交代到。

珀西翻了一個白眼,“管理劇組的人是你,你最好讓大家管好嘴巴。”說完,珀西的視線就落在了伊森的身上,伊森一臉莫名其妙,“我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