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偷天換日(第2/2頁)

當然,在好萊塢,真正具備話語權的還是成績——是票房也是獎項更是利益,只要作品不斷成功下去,話語權就可以越來越強硬。但問題就在於,沒有人可以一直成功下去,沒有人,所以即使是詹姆斯·卡梅隆也要學會把握時機,什麽時候強硬,什麽時候妥協。

現在,蘭斯至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強硬資本。

不過,桃樂絲最為好奇的是——替換本,到底是一個意外,還是蘭斯的本意,“我聽說,其實在劇本最開始籌備階段,你對德懷特這個角色就已經有了人選?”桃樂絲暗示的是邁克爾·法斯賓德。

蘭斯露出了一個狡黠的微笑,“準確來說,在劇本籌備階段,我對德懷特這個角色沒有任何概念。”

蘭斯說的一半是事實一半是假話。最開始,蘭斯的確考慮過由克裏夫·歐文出演德懷特——這是羅伯特·羅德裏格茲版本的選擇,不過他對克裏夫的表演印象並不深刻,考慮用其他人來替代克裏夫。在考慮期間,創新藝術家經紀公司就把本打包過來了。

蘭斯深思過後,也同意了使用本,這是實話。只是,沒有想到卻出了這樣的意外,蘭斯在憤怒之余,未嘗沒有順水推舟替換掉本的意思。

最後蘭斯沒有等待創新藝術家經紀公司做出反應,主動提出了四名演員的名單,一方面是利益交換,一方面也是占據主動。

四名演員之中,蘭斯真正屬意的其實是麥德斯·米科爾森,這位出身北歐的演員,廣為人知的作品要等到2012年了,“狩獵”這部作品讓他名揚好萊塢,而美劇“漢尼拔”則讓他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蘭斯頗為滿意麥德斯內斂的表演風格和禁欲的北歐氣質。

不過,不管是四名演員名單之中誰脫穎而出,這都是按照蘭斯的構思來挑選的演員,比起創新藝術家經紀公司硬塞過來的本,蘭斯已經是心滿意足了。換而言之,在這場博弈之中,除了得罪本之外,蘭斯的確是大獲全勝,完成了一場偷天換日的絕佳棋局。

“所以,你現在對角色的概念,得到了滿足嗎?”桃樂絲察覺出了蘭斯話語裏的保留,但卻明智地沒有繼續追究,而是換了一個方式進行試探。

嘴角的弧度輕輕上揚起來,自信之中帶著一絲狂傲,“克裏夫·歐文,不出意料的選擇。”蘭斯沒有說滿意,或者不滿意,但話語之中卻沒有否定,再加上那積極放松的神態,可以看得出來,其實蘭斯是滿意的。

正如蘭斯所料,創新藝術家經紀公司主推的還是克裏夫——“偷心”和“亞瑟王”兩部作品的分量都不輕,資源的傾斜還是比較明顯的;於是蘭斯沒有太過爭論,順應了對方的要求,將德懷特這個角色交給了克裏夫。所謂博弈,不是勇往直前,而是進退有度,適當的後退反而能夠贏得更多的利益。

桃樂絲輕舒了一口氣,“你的工作著實太過出色了,這似乎在激勵著我,讓我開始躍躍欲試了。”桃樂絲沒有指責蘭斯的意思,但話語之中卻透露出一個信息:把公關事宜交給她,蘭斯會更加輕松,畢竟這是桃樂絲謀生存的專業手段。

蘭斯微微挑了挑眉尾,不置可否。

桃樂絲也沒有進一步施壓,緊接著就轉移了話題,“‘借刀殺人’的前期宣傳,你確定做好準備了嗎?”雖然當初為了宣傳“上帝之城”,蘭斯承擔起了宣傳重任,但畢竟“上帝之城”是獨立電影,宣傳行程十分有限,而這一次“借刀殺人”要作為商業電影展開宣傳,密度和強度都是截然不同的。

更為重要的是,蘭斯這一次不僅僅是導演兼制片人,他還挑戰了演員的工作。這是一件新鮮事,同時也是一個焦點——承受著無數壓力的焦點。

好萊塢從來就不缺乏天才,身兼演員和導演的藝人數不勝數,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梅爾·吉布森、凱文·科斯特納、勞倫斯·奧利弗、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等等,就連湯姆·漢克斯都挑戰過導演的位置。但卻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好的。

成功的話自然是萬人追捧——學院最喜歡演員轉職為導演的案例了;但失敗的話則是驚天災難,嘲諷和奚落的分量也是加倍。

蘭斯嘴角的笑容收斂了一下,卻帶著一絲從容的悠閑,“我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不是嗎?”一句簡單的調侃,讓桃樂絲不由輕笑出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