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靈魂震撼(第2/2頁)

這也是為什麽英雄漫畫、英雄電影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我們渴望著有人來拯救自己,而不是自己拯救自己,更不是自己執行正義——因為,我們沒有超能力。

因為自身難保,所以只能選擇逃跑;因為難以對抗,所以只能選擇回避;因為生活艱辛,所以只能忍氣吞聲;因為夢想遙遠,所以只能禁錮自我……因為沒有時間,因為沒有精力,因為家庭羈絆,因為財政困難,因為生活壓力……生活裏有太多太多的‘因為’。這不僅是麥克斯的選擇,也是社會生活裏大部分人的選擇。

然後呢?

因為危在旦夕,所以只能正當防衛;因為身不由己,所以只能損人利己;因為社會現實,所以只能迎高踩低;因為夢想偉大,所以只能犧牲他人……

再然後呢?

因為朝不保夕,所以只能以命換命;因為走投無路,所以只能亡命天涯;因為利益至上,所以只能拋棄良知;因為食不果腹,所以只能生吃人肉……

這也恰恰是文森特和麥克斯對峙過程中的核心焦點,文森特為自己的殺人行為套上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世界每天都有人在死亡,即使不是他殺的,也會有其他人殺,反正僅僅只是死了一個陌生人而已;更何況,這個世界上背負著血海般的殺戮罪惡的不是他,而是那些挑起戰爭的勢力。

但隱藏在真相背後的,僅僅只是利益,又或者僅僅只是空虛。這,是一個‘為什麽’,而不是一個‘原因’;這,就是羅生門。

這是劇本的第三個暗示。

這讓我不由想起了‘上帝之城’,那是一部出色的電影,毫無疑問。施特雷洛曾經在那部電影裏探討了一個很深刻也很現實的話題:到底什麽是罪惡,又是什麽導致了罪惡?

但‘上帝之城’並沒有給出答案,只是留給觀眾進行思考;而這一次,他在‘借刀殺人’之中進一步展開了探討,只是他依舊沒有給出答案,我們忽略的不僅僅是一座上帝之城,還有一座洛杉磯,還有一座介於洛杉磯與上帝之城的非現實空間。

當然,在文森特和麥克斯的糾纏過程中,麥克斯遵從了內心道德的驅使,選擇了正義,與邪惡展開了對抗——這也是整部電影唯一符合商業類型電影的正面價值取向,但有趣的是,電影的結尾再一次帶來了意外。

不是正義戰勝了邪惡,也不是正義與邪惡同歸於盡,而是中立與邪惡的雙雙毀滅,正義的微弱光芒被禁閉在了光影構建的囚牢裏,看不到過去,也看不到未來。

表面看來,這似乎與‘上帝之城’結局裏阿炮的走出去相印證,即使暗無天日,但終究可以捕捉到一絲希望;但事實上,這與‘上帝之城’截然不同,因為存活下來的正義奔向了茫然的未知——在缺少證人支持的情況下,這起案件已經沒有了勝訴的可能,所有調查又一次回到了起點,死去的僅僅只是一個工具和一個無辜者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看,邪惡似乎取得了勝利。

結合劇本的三個暗示,然後重新回憶起電影碎片,文森特和麥克斯兩個角色之間的數次對話,意味深長、引發深思,不僅展現了中立人物在面對危機時的掙紮和困惑,同時還帶出了一個尖銳的真相:在利己主義、利益至上面前,人們的價值觀無比脆弱,由善變惡僅僅只是眨眼之間的事。

因為恐懼而選擇了逃避,因為自保而選擇了冷漠,因為孤獨而選擇了疏離,於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開始逐漸變得疏遠而冰冷,這使得每個人似乎都為犯罪找到了合適的理由,正義和邪惡之間的界線開始變得模糊不清,那麽……下一步呢?

因為犯罪,所以犯罪?

這又讓我們回到了最開始的問題,‘正義和邪惡要如何選擇’,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的選擇嗎?又或者說,我們真的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嗎?

從‘上帝之城’到‘借刀殺人’,施特雷洛探討了一個深刻而重要的真實社會問題,然後留下了一個問號,留給我們慢慢思考。從靈魂深處迸發出來的震撼和反思,不會隨著電影的結束而消失,相反,這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