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媒體綜評(第2/2頁)

“好萊塢報道者”,“斯蒂芬·米廖內(Stephen Mirrione)的快速剪輯和大衛·福爾摩斯(David Holmes)的流行搖滾配樂,讓電影變得娛樂性十足,至於故事合理性和角色飽滿度,這也就不重要了。”七十五分。

“紐約郵報”,“當你離開劇院的時候,你就會遺忘掉這部電影——如果沒有,那就再等一會。這部娛樂性十足的電影,僅僅只是關於眼睛冰淇淋的享受。”五十分。

“芝加哥論壇報”,“更忙碌,更混亂,更薄弱,電影拆分成每一個部分,似乎都是有趣的,但結合在一起之後,卻讓人無聊得想要睡覺。”五十分。

“華盛頓郵報”,“電影試圖通過演員的化學反應達到娛樂效果,但這無疑是失敗的、劣質的、糟糕的,更為可怕的是,關於這項‘任務’,沒有一個部分是有趣的。”四十分。

“娛樂周刊”,“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一部懶散的、二流的、無聊的、喚醒電話鈴聲的——唯一不確定的就是到底有多少觀眾口袋裏的手機響起來了——作品。”二十五分。

“紐約客”,“當電影播放到一半時,你會感覺到前所未有地饑餓,然後開始思考電影結束之後到底是應該選擇漢堡,還是披薩。”二十分。

可以看得出來,媒體對“十二羅漢”展開了猛烈的抨擊,即使是給予贊揚的媒體,也將焦點鎖定在了電影的娛樂性之上,但除此之外,就無法給予更多的稱贊了,這也使得“名利場”旗幟鮮明的立場成為了特立獨行的一家之言。

值得一提的是,“名利場”為兩部電影評價的分數,恰恰是“十二羅漢”首批影評的最高分,七十五分;也恰恰是“借刀殺人”首批評論的最低分,五十分。

作為參考的是,曾經在“上帝之城”、“後天”兩部作品之中給出了負面評價、同時為“特洛伊”打出了正面評價的媒體們,比如“洛杉磯時報”、“舊金山紀事報”、“西雅圖郵報”、“好萊塢報道者”等等,這一次對“借刀殺人”的態度也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雖然在這些媒體之中,“借刀殺人”的評分依舊低於“十二羅漢”,但平均評價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這引起了不少圈內人士的注意:到底是“十二羅漢”的質量真的慘不忍睹,就連親近派都不忍心大肆贊揚了,這才對競爭作品手軟;還是說“借刀殺人”的質量真的出類拔萃,讓人不得不拋棄個人偏執,給出相對客觀的評價?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這場媒體綜評的較量之中,勝負天平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轉移。

面對如此情況,“休斯頓紀事報”甚至直接將兩部電影的定義更換了,“作為一部商業電影,‘十二羅漢’無疑是出色的,娛樂性十足、星光閃耀、魅力無窮,成為假期档的一道美味聖誕大餐;作為一部藝術電影,‘借刀殺人’大膽出格的嘗試令人眼前一亮,但試圖在強手如雲的頒獎季之中殺出一條血路,還是有待進一步提升。”

這著實是讓人哭笑不得,僅僅在一天之前,所有媒體還都將兩部電影擺放在商業電影的位置上,對二者之間的票房競爭給予了大量筆墨的描寫;但一天之後,兩部電影的性質就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顯然,人們不應該將“口碑”和“媒體綜評”作為衡量兩部作品的標準,畢竟,性質不一樣嘛。

這一個小小的細節,也成為了首批媒體綜評的總結陳詞。事實也是如此,與“十二羅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借刀殺人”的四十三家影評,三十五家正面評論,八家中立評論,而負面評價的數量則是零。

換而言之,這就是一部零差評的作品!整體聲勢甚至超過了蘭斯的處女作“上帝之城”,取得了影評人認可的新高,如此結果,著實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以商業電影出擊,收獲了藝術電影的口碑,給予每個人一記狠狠的當頭棒喝。

中立評論之中,“名利場”的五十分是最低分;而正面評論之中,“紐約時報”的九十五分則是最高分。“借刀殺人”毫無疑問地以零差評的強勢姿態,迎來了贊譽狂潮!